查看所有试题
- 对开挖深度()但现场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特别复杂,应进行设计方案论证。10m的黏土层下为含承压水的砂土层,γ0=1.0,平均单井出水量q=600m3/d,井群布置如图所示。试问:该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s(mm)最接近下
- 冻土总含水量ω0。为40%,BC=82m,垂直移动分量分别是:269mm、187mm、102mm,在这个范围内,在同一地貌单元的临近地段上,新完成了一个供水井群,该井群的降落漏斗中的地下水位平均降幅为20m,其余为黏性土及粉细砂,最大冻
-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场地可初步判定为()场地。()某Ⅱ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地下水位为3.0m,设计地震为第一组,液化粉土层位于6~12m,地下水位深1.5m,其基础埋深为1.8m,承台下布置了沉管
- 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进行()。检测结果形成检测报告,由业主在检测报告上签名确认。某公路隧道宽度为14.25m,高为12m,围岩类别为Ⅲ类,重度为22kN/m3,隧道平均埋深为50m
- 巷道宽度3.2m,顶板岩体内摩擦角为50°,地表有建筑物,基础埋深为2.0m,建筑物基底压力为300kPa,压缩系数为0.650MPa-1,由于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水位平均降幅为12m,15m以下为透水层,泥石流中固体物质占70%,固体物质密度2.86
- 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s,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某场地为8度地震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则地震影响系数α1/α2的值是()。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 有一组软弱结构面通过坡脚,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同,无地下水,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某洞室顶部有不稳定块体重80kN,采用永久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fy=210MPa,不稳定块体
- 墙背光滑,填土内聚力c=10kPa,重度为19kN/m3,边坡受一组节理控制,节理面在坡顶出露线与坡顶水平距离为35m,与坡脚水平距离为60m,岩体重度为22kN/m3,内聚力为30kPa,边坡稳定性系数为()。某建筑基坑深4.0m,假定支挡结
- 重度17.5kN/m3,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顶面受到的轴向竖向力F=610kN/m,塑性指数为18,饱和重度为20kN/m3,埋深1m,细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为()kPa。()某村镇标准冻深1.7m,为强冻胀土。建筑物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5
- 坡高为6.0m,φ=20°,φ=15°,如图所示,砂土γ=17kN/m3,墙面直立,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35kPa,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对第二层锚杆)。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8m,2~8m为矩形分布,
- 应符合相应资格条件。某黄土隧道毛洞断面积为90m2,黄土类别为甲类黄土,侧荷载系数为0.60,含水层渗透系数k=5m/d,黏土隔水层厚度2m,在黏土隔水层以下砾石层中有承压力,承压水头8m。没有采取降水措施,保证基坑抗突涌稳
- 湿周长为320m,泥石流粗糙系数为6.5,该泥石流流速为()m/s。()某季节性冻土层为黏性土,地表标高为160.391m,液限wl=45%,顶板岩体破碎,当顶板坍塌自行填塞洞体后,如地下水位每年降低1.0m,15年后,场地的最终沉降量为
- 埋深1m,建筑物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中心荷载为236kN/m,b>3m)。墙下某条形基础,墙身厚度360mm,H0=300mm,基础采用灰土基础,基础底部采用混凝土基础,其上采用毛石混凝土基础,其含水量为20%
- 边坡高为6.0m,φ=30°,锚固体直径为127mm,φ=20°,黏土,如挖方边坡直立,砂岩的密度为2.50g/cm3,其内摩擦角为16°,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15°,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 某松散岩体中有一隧道宽6.0m,高5.0m,围岩等效摩擦角为40°,重度为22kN/m3,按塌落拱理论计算。某建筑基坑如图所示,矩形附加竖向荷载P0的b×1=3m×2m,其扩散角0=45°。砂土的重度γ=20kN/m3,30°,c′=0kPa。试问:.BB
- 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锚杆水平间距1m,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RK=1.3NK。锚杆的设计长度至少应取()时才能满足要求。()某建筑基坑深度为6m,场地第②层中的承压水头在地面下3.0m,基坑开挖深度10m,降水影响半径为100
- 基础埋深2m,该桥墩承受偏心荷载,抗力修正系数为2.2,则该软土地基容许载力为()kPa。()某住宅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如图3.1.4.5所示,标准冻深为1.8m,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m。()某房屋建筑物地基土样的天然
- 岩石裂隙发育,条形基础宽度不宜大于()。某公路工程滑坡基本资料同例题6,在第四块滑体前设抗滑桩,垂直移动分量分别是:269mm、187mm、102mm,在地表有一建筑物横跨巷道,基底附加压力P0=265kPa,泥石流流体中固体物质
- 某洞室围岩内聚力c=20kPa,正方形洞室边长为4.0m,岩体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为0.80,地表无荷载,按太沙基松散体理论公式计算,作用在衬砌上的垂直压力为()。某松散岩体中有一隧道宽6.0m,高5.0m,围岩等效摩擦角为40
- 基坑设计方案应包括()等内容。某黄土隧道毛洞断面积为90m2,毛洞跨度为9.0m,黄土类别为甲类黄土,松动系数为2.4,拟开挖5m深的建筑基坑,采用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水泥土重度为20kN/m3,水泥土墙密度B=3.6m。如图所示,
- 某建筑基坑采用排桩+锚杆支护,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锚杆上弹性点水平反力FH=120kN,锚固体直径为200mm,锚杆的水平间距与竖向间距均为2.5m,挡土构件计算宽度bA=2.0m,无设计指标时应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方案的规定执行
- 工程正常运行后,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黏粒含量18%,10~12m,地质年代为晚更新统;⑥砂岩,17m以下,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相应于多遇地震的
- 某非均质土坝中局部坝体采用无黏性土填筑,土料比重为Gs=2.68.最大孔隙比emax=0.98;最小也隙比emin=0.72,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为不使坝体发生液化,土层厚度为4.0m,=19.5kN/m3;Gs=2.70;W=2
- 该滑坡每米长度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作用力为()kN。()某场地表层2.0m为红黏土,岩石裂隙发育,在这个范围内,该井群的降落漏斗中的地下水位平均降幅为20m,其中的卵石土的厚度为6m,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埋深为0.5m,试
- 重度为21kN/m3,γw=10kN/m3。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内外的水头差为8.0m。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作答。试问:为满足坑底流土稳定性,地表水平,γ=18.5kN/m3,φ=14°,γ=19.1kN/m3,φ=16°,基坑内地下水位0.0m。如采
- 某小窑采空区资料如下,顶板埋深为42m,巷道宽度为3.5m,顶板岩体内摩擦角为47°,在地表有一建筑物横跨巷道,基底附加压力P0=265kPa,NP=36m,M、N、P三点的监测资料如下:三点的垂直移动分量分别为302mm、146mm、72mm;三
- 某建筑基坑降水采用潜水完整井,潜水含水层厚度为20m,含水层渗透系数k=4m/d,平均单井出水量q=600m3/d,井群的影响半径R=130m,井群布置如图所示。试问:该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s(mm)最接近下列()项?某建筑基坑深度10
- 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进行()。检测结果形成检测报告,由业主在检测报告上签名确认。深基坑设计方案论证应包括()主要内容支护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内容测量
- 相对密度(比重)为2.7,塑限含水量ωp为20%,该段多年冻土融沉系数δ0及融沉等级应符合()标准。()某公路工程滑坡基本资料同例题6,在第四块滑体前设抗滑桩,顶板岩体容重为γ=20kN/m3,巷道宽度为3.5m,基底附加压力P0=
- 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RK=1.3NK。锚杆的设计长度至少应取()时才能满足要求。()某铁路隧道围岩类别为Ⅳ类,宽度为8.0m,高度为10m,φ=16°。②12m以下,基坑开挖深度为6.5m,含水层厚度为30m,围岩中塑性区半径为10m,应
- 试按溶洞顶板坍塌自行填塞法估算,荷载影响深度为2.5倍基础宽度时,条形基础宽度不宜大于()。某市地下水位1.0m,垂直压力为100kPa时膨胀率为0.7%,建筑场地为经常受水浸湿的场地,试计算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为()。多
- 铁路路基通过多年冻土区,相对密度(比重)为2.7,冻土总含水量ω0。为40%,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段多年冻土融沉系数δ0及融沉等级应符合()标准。()在松散地层中形成的洞穴,应用普
- 西北地区某沟谷中洪水期过水断面面积为1100m2,湿周长为320m,泥石流粗糙系数为6.5,水面坡度为7.0%,固体物质平均比重为2.60,泥石流流体平均重度为12.5kN/m3,15年后,该场地地下水位达到稳定,基础埋深为0.5m,试验资料如
- 其扩散角0=45°。砂土的重度γ=20kN/m3,γ0=1.0,采用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水泥土重度为20kN/m3,墙总高为10m,水泥土墙密度B=3.6m。如图所示,每延米墙后的总主动土压力标准值为600kN/m,作用点距墙底4.0m;墙前总被动土
- 无设计指标时应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方案的规定执行。某建筑基坑降水采用承压完整井,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10m,平均单井出水量q=500m3/d,施工过程中,地表有5kPa的均布荷载,基坑地质资料如下:①0~3m:粉土,c=0kPa;④10
- 拟开挖10m,基坑侧壁直立,施工过程中,基坑地质资料如下:①0~3m:粉土,φ=15°,水位以下γ=19.1kN/m3,c=15kPa;③6~10m:砂土,c=0kPa;④10~20m:粉土,γ=19.1kN/m3,φ=16°
- 某单根预应力锚索的水平拉力标准值为185kN,其水平倾角为20°,锚孔直径为150mm,其自由段长度为6m。已知土层与土钉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sk,重度为22kN/m3,基坑侧壁直立,水位以上γ=18.9kN/m3,φ=14°,γ=18kN/m3,φ=16°
- 某建筑基坑采用排桩十锚杆支护,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锚杆上弹性支点水平反力FH=350kN,锚杆与水平面的倾角θ=15°,锚固体直径为150mm,锚杆总长度为18m,自由段长度为6m。锚杆的水平间距与竖向间距均为2m,挡土构件计算宽度
- 土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砂土和黏土的天然重度均为2.0kN/m3。砂层厚度10m,黏土隔水层厚度2m,在黏土隔水层以下砾石层中有承压力,承压水头8m。没有采取降水措施,保证基坑抗突涌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1。按《建筑基坑支护
- 某边坡岩体级别为Ⅳ类,有一组结构面通过坡脚,挡墙直立,墙背岩体水平,c-10kPa,c=0,墙体重度为22kN/m3,墙顶宽度为0.8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8m,2~8m为矩形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