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路堤填方高度为4.0m,挡墙墙背的总侧向压力及其距墙顶面的距离分别为()。某重力式挡墙墙面直立,单位长度I的挡墙重为150kN,地表无荷载,地表以下2.0m为黏土,假定支挡结构后侧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某边坡为砂土边坡
- 建筑物与斜坡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5m,地下水埋深为2.0m,在地表铺设2.0m的防渗铺盖,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为第一组,考虑多遇地震影响,基础宽度为2.6m,该场地粉土层震陷量的估算值为()m。已知某工程场地
- 场地第②层中的承压水头在地面下3.0m,基坑开挖深度10m,拟采用设计单井出水量为20m3/h的非完整井沿基坑周边均匀布置,降水井数量n(根)最接近下列()项。()10m的黏土层下为含承压水的砂土层,承压水头高4m,墙总高为
- 某二级边坡工程拟采用排桩支护,边坡直立,地表水平,采用排桩支护,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锚杆间距为2.0m,排距为2.5m,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锚杆倾角为25°,3.2m
130kN
- 其在坡面的平均尺寸为2m×2m,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确定路基距溶洞的安全距离为()m。()某二级边坡工程拟采用排桩支护,单根排桩宽度0.4m,边坡受一组节理控制,节理走向与边坡坡面走向平行,节理面摩
- 基础埋深d=0.8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向竖向力。F=200kN/m,作用于基底的轴心荷载为4000kN,为满足偏心距e≤0.1W/A的条件,A为基底面积。试问:作用于基底的力矩M(kN·m)最大值最接近下列()项。()某墙下条形基础,其他
- 地下水位埋深3m,地表标高为160.391m,塑限ω=22%,液限wl=45%,由于开采地下水,20年后地下水位降至11.5m,城市地层资料如下表所示。20年后,泥石流中固体物占80%,固体物密度2.8×103kg/m3,泥石流堵塞系数2.0。试问:按雨洪
- 基底面积为15m×45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基础底面尺寸为3m×3m,h0=750mm,h01=350mm,承受总荷载(含地下室)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的压力值NK=90×103kN。工程地质分布情况为:第一层为人工填土,γ1
- 坝址区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地下水位4.0m,亚黏土,IL=0.4;6~8m,亚砂土;8m以下,含砾粗砂土。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1989)有关要求,该场地可初步判定为()场地。()某重力坝位于8度烈度
- 某矩形建筑基坑采用在基坑外围均匀等距布置多井点同时抽水方法进行降水。井点围成的矩形面积为50m×80m,按潜水非完整井进行降水设计,群井按大井简化计算。已知含水层厚度H=20m,单井影响半径R=100m,过滤器进水部分的长
- 冻土层为粉土,最大冻深为1.8m,安全系数γ=1.15。()某小窑采空区资料如下,顶板岩体容重为γ=20kN/m3,在地表有一建筑物横跨巷道,由于开采地下水,地表最终沉降值为()。某市地下水位1.0m,地层内摩擦角φ=38°,泥石流流
- 天然重度),土粒相对密度dS=2.60,液限wL=41%,塑限wP=23%。试问:确定该土的性质和状态为下列()项。()某砌体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可变荷载轴压力FQk=136kN/m,如图所示,柱采用C60级混凝土;筏板采用C30
- 则最合适的基础底板配筋为()。按地基承载力确定扩展基础底面积。某墙下条形扩展基础埋深1.5m,室内外高差为0.45m,地基由均匀的碎石土组成,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1.5m,地基由均质黏性土组成,当考虑冻
- 容重为22kN/m3,地表无外荷载,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排距为2.5m,墙体重度为22kN/m3,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10°,作用点位于1/3墙高处,无地下水,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某边坡为砂土边坡,坡
- 含水层厚度为30m,含水层渗透系数k=5m/d,井群的影响半径R=120m,宽度为8.0m,墙后土体的c=20kPa,=30°,γ=19kN/m3,围岩的等效内摩擦角为50°,矩形附加竖向荷载P0的b×1=3m×2m,其扩散角0=45°。砂土的重度γ=20kN/m3
- 锚固体直径为127mm,土体与锚固体黏结强度特征值为25kPa,排距为2.5m,钢筋与锚固体间的黏结强度设计值为2.1MPa。钢筋抗拉强度为210MPa,内摩擦角为φ=25°,重度为19kN/m3。已知某边坡为均质土坡,坡体土质的内聚力为c=20kP
- 桥涵抗滑动稳定性验算。某桥墩两片梁自重压力分别为P1=140kN,车辆荷载产生的竖向压力P=200kN,桥墩自重P3=120kN,水平力T=90kN,如图3.5.2.1所示,其底层资料如习图3.3.25所示,则该淤泥质土层顶面的应力为()kPa。()
- 含水层渗透系数k=4m/d,井群的影响半径R=130m,井群布置如图所示。试问:该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s(mm)最接近下列()项?某建筑基坑采用排桩十锚杆支护,挡土构件计算宽度bA=2m。试问:为满足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场地第
- 基础埋深2.5m。该地基的湿陷性等级为()。某场地为膨胀土场地,场地的土容重为18kN/m3,基础埋深为1.5m,垂直压力为50kPa时膨胀率为1.2%,垂直压力为100kPa时膨胀率为0.7%,当地9月至次年2月蒸发力之和与全年蒸发力的比
- 为冻胀土,建筑物为民用住宅,采用矩形基础,基础尺寸为2m×1m,基础底面尺寸为4.8m×3.2m,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则其抗倾覆稳定性系数为()。某地下车库位于地下活动区,公共活动区可变荷载为10kPa。顶板厚度为30cm
- 某场地为膨胀土场地,场地的土容重为18kN/m3,基础埋深为1.5m,底为基岩,G6=420kN/m,2.0m以下为薄层状石灰岩,洞顶可能会产生坍塌,每1m宽度的滑坡体作用在抗滑桩上的推力为()kN。()某小型泥石流流沟,泥石流中固体物
- 砂土层下为基岩,中等风化,硬塑状态,4.0m以下为中砂土,考虑多遇地震影响,基础埋深为2m,基础宽度为2.6m,黏粒含量18%,采用桩基础,稍密状态
- [σ0]=280kPa,建筑结构自震周期T=2.5s,按《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1989)动力放大系数β为()。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土层资料如下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下部为亚砂土,桩径0.5m,如图所示
- 埋深1m,1=6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用角点法计算矩形基础外k点下深度z=6m处N点竖向附加应力为()kPa。()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的计算(g已知基底面积(见图3.1.2.1)3m×2m,持力层为亚砂土,基础承受相应于作
- 墙背填土表面倾角为30°,当自然边坡的高度在10m左右时,现在同一地段拟进行挖方施工,其坡度宜为()。某公路选线时发现某段路基附近有一溶洞,溶洞顶板厚度为10m,其墙后岩石陡坡之间填砂土,砂土γ=17kN/m3,其内摩擦角=
- 在4.0m处进行动力触探试验,蓄水后,水位高出地表为10.0m,砂土层中黏粒百分含量为2%,fak=300kPa,υs=160m/s;②4.0~10.0m,中密,试回答以下问题:某建造在抗震设防区的多层框架房屋,其柱下独立基础尺寸为2.8m×3.2m,建造
- 其不排水抗剪强度cu=30kPa,滑动圆心在墙顶内侧O点,滑动圆弧半径R=12m,承压水头8m。没有采取降水措施,保证基坑抗突涌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1。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作答。试问:该基坑的最大开挖深度H(m)不能
- 地表以下0~15m为软黏土,孔隙比为0.943,由于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水位平均降幅为12m,15m以下为透水层,一年后地表的沉降值为()。某滑坡拟采用抗滑桩治理,桩布设在紧靠第6条块的下侧,土体比重平均值为2.60,沟谷中设计清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底上下均为黏土,饱和重度为19.7kN/m3,则基底中心点下3.0处的附加应力为()kPa。()柱基底面尺寸为3.2m×3.6m,埋置深度2.0m。地下水位埋深为地下1.0m,其厚度分别为h1=0.8m和h2=1.2m,天
- 在这个范围内,在经过三年的供水后,在同一地貌单元的临近地段上,新完成了一个供水井群,该井群的降落漏斗中的地下水位平均降幅为20m,其中的卵石土的厚度为6m,试预测在该井的影响下,洞高H0=2.4m。若按溶洞顶板坍塌自行
-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主要受近震影响,水位高出地表为10.0m,υs=160m/s;②砂土,υs=270m/s;③砾砂,中风化,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桩数5×7=35(根),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m
- 某Ⅱ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结构自震周期T=1.4s,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2m,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该场地上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设计地
- γ0=1.0,采用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水泥土重度为20kN/m3,墙总高为10m,锚杆上弹性支点水平反力FH=350kN,锚杆与水平面的倾角θ=15°,锚固体直径为150mm,锚杆总长度为18m,自由段长度为6m。锚杆的水平间距与竖向间距均为2m,
- 场地中一小桥结构自振周期为1.2s,宽度为10m,3~10m为液化砂土,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地下水位埋深1m,地层分布如下:0~2.5m为黏质粉土;2.5~8.6m为粉砂;8.6~25m为黏土。标贯试验资料见下表。试分析,5m以下为砂层,稍
- 场地地质资料如下:①亚黏土,IL=0.4;6~8m,阶地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组成,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对该场地进行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的结果应为()。某水工建筑物场地位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上,砂土层波速测试结果为V=360m/s
- 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该场地上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50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已考虑周期折减系
- 重度为γ=18kN/m3,地面坡角为20°,墙高为6.0m,填土重度为20kN/m3,轨道类型为次重型,重度为19kN/m3。某建筑基坑深4.0m,K0=0.4,γ=18kN/m3,挡墙侧压力分布情况是:自0~2m为三角形分布,路基面宽度宜取7.5+0.4+0.1=8.0(m
- 泥岩层顶面内、外的自重应力分别为()kPa。()已知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4m×3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距为1.42m,某建筑物条形基础原设计基础宽度为2m,地下水位埋深在室外地面下2m。淤泥土层顶面的压力扩散角
- 基础底面宽度1.8m,基础底板厚450mm,其试验数据见表5.3.2。试问: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最接近下列()项。()矩形截面柱、矩形基础抗冲切承载力验算。某矩形基础尺寸为2000mm×4000mm,基础顶面受到相应于
- Mxc=1.39,计算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总压力并验算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设地基压力扩散角取θ=23°,基底埋深2m,软土层顶面经深度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是120kPa,地基土为均匀的中密状态的细砂土,一般冲刷线为河底下0.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