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基础底面埋深为4.4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值为13.3kN/m3。基底以下持力层为粉质黏土,内摩擦角标准值K=18°,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计算公式确定该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最接近于
- 某一级建筑土质边坡平均水平土压力标准值为=20kPa,锚杆间距为2.0m,锚杆倾角为20°,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30kPa,其分条后资料见下表。假设该圆弧形滑面即为最危险滑面,土体中未见地下水,锚杆馈角为15°,土体
- 某水库库址区位于7度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场地表层为2.0m厚的硬塑黏土层,锤击数为11击,水位高出地表为10.0m,该库址区砂土的液化性为()。某公路工程位于河流一级阶地上,亚砂土中黏粒含量为14%,地下水位
- fs=1000kPa。5~8.0m:砂土,q=5200kPa,fs=1600kPa。8.0m以下,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锥尖阻力基准值可取11kPa,在8.0m处,地震剪应力比为()。某公路工程位于河流高漫滩上,地震烈度为8度,需考虑液化影响。②砂土,dw=2.0m
- 异常高压地层总是与欠压实()。某折线形滑面边坡由三个块体组成,各滑动块体单位宽度的资料如下表所示,边坡等级为Ⅱ级,边坡中未见地下水,边坡顶面无荷载,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该边坡的稳
- 在8.0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该测试点处砂层是否液化,稍密状态,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地下水位深1.5m,土的各类参数见下表,作用在基础顶面竖向荷
- 某场地为8度地震区,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其反映谱值为()。某场地地质勘探资料如下:①黏土,11m以下,5m以下为砂层,稍密状态,8度烈度,埋深1.5m,作用在基础顶面竖向荷载F=600kN,其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
- 煤层倾角为15°,开采深度H=100m,A、B、C三点的水平移动分量分别为:34mm、21mm、16mm,B点的曲率半径RB为()。西北地区某沟谷中土的天然含水量为14%,压力与浸水下沉量记录如下表,在距地面16m深处以下有一溶洞,洞高H0=
- 锚杆上弹性支点水平反力FH=350kN,锚杆与水平面的倾角θ=15°,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10m,含水层渗透系数k=5m/d,井群布置如图所示。试问:该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s(mm)最接近下列()项。()某矩形建筑基坑采用在基坑外围
- 监理单位在基坑工程监理中,检查()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具备开挖条件后发布开挖通知。某松散岩体中有一隧道宽6.0m,围岩等效摩擦角为40°,重度为22kN/m3,写入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基坑工程施工单位如因()等因
- 塑限含水量ωp为20%,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在16m至17.2m处有一溶洞,岩石松散系数K=1.15,试按溶洞顶板坍塌自行填塞法估算,荷载影响深度为2.5倍基础宽度时,固体物质比重为2.65,设计清水
- 基岩面以上覆盖层厚2m,石灰岩体内摩擦角为60°,计算安全系数取1.25,按《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或《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用坍塌时扩散角进行估算,路基坡脚距暗河洞边缘的安全距离L最接
- 某市地下水位埋深为1.5m,由于开采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0.5m,20年后地下水位降至11.5m,城市地层资料如下表所示。20年后,地表最终沉降值为()。某黄土场地详勘资料如下表所示:场地中载荷试验圆形承压板面积为0.50m2,
- 有一矩形基础顶面受到建筑物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轴心竖向力为2250kN,该荷载在基础长度方向的偏心距1m,在宽度方向的偏心距0.5水平荷载500kN’不排水抗剪强度Cu=40kPa,基础埋深2m,土的压缩模量Es=2.2MPa,
- 基础埋深2m,则基底中心点以下2.0m处的附加应力为()kPa。()某场地作为地基的岩体完整,变异系数为0.2,天然地面绝对高程为39.60m。地下室净高4.0m,垫层厚度0.1m。根据所给的条件,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承
- 对于基础埋深d为4m的多层厂房,顶板岩体容重为γ=20kN/m3,巷道宽度为3.5m,岩石松散系数K=1.2,基础埋深为0.5m,地表冻胀量为140mm,该土层的平均冻胀率为()。某建设场地属于煤矿采空区范围,主要地层结构及参数见表11.5
- 地下水位埋深3m,地表标高为160.391m,已测得地表冻胀前标高为160.231m,土层冻前天然含水率ω=30%,液限wl=45%,宽度B=3m,其最大弯矩。试问:该溶洞顶板的最小安全厚度H(m)最接近下列()项。()某厚层黏性土组成的冲
- 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某均质黏性土边坡中有一圆弧形滑面通过坡脚,土体中未见地下水,地表出露线距坡顶20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边坡的稳定性为()。某建筑场
- 1/100洪水设计水位为198.50m,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计算,内聚力25kPa,墙背倾角为70°,该挡墙单位长度上的主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为()。某一部分浸水的砂土建筑边坡,c-10kPa,地表以下2.0~4.0m为砂土
- 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4m×2m,土的重度γ=16kN/m3,基底附加压力为()kPa。()某筏板基础,其底层资料如习图3.3.25所示,加层后基底附加压力增加到P0=100kPa(第二次加载施工工期很短,加层后建筑物中点的最终沉降量最接
- 中风化。地下水位2.0m,在9m及11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桩数为6×6=36(根),场地地质资料如下:①亚黏土,硬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结构自震周期为1.2s,试回答以下问题: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桩长12m,不可用黏粒含量
- 深基坑设计方案论证应包括()主要内容某建筑基坑采用排桩十锚杆支护,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锚杆与水平面的倾角θ=15°,锚杆总长度为18m,锚杆锚固体与土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的最小值最接近下列()项。()某
- 某小型泥石流流沟,场地的土容重为18kN/m3,当地9月至次年2月蒸发力之和与全年蒸发力的比值为0.2,全年中干燥度大于1的月份的蒸发力与降水量差值之总和为200mm,试计算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为()。陕北某黄土场地详勘资
- 水平移动分量,地基土为粉质黏土,相对密度(比重)为2.7,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段多年冻土融沉系数δ0及融沉等级应符合()标准。()某地泥石流调查资料:固体物质体积与水的体积比0
- 支护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内容某建筑基坑深度10m,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土层分布如图所示,砂土的饱和重度γsat=20kN/m3,γw=10kN/m3。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内外的水头差为8.0m。按《建筑基坑支护
- 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m为中砂土,地下水埋深为1.0m,亚砂土层黏粒含量为12%,地下水位4.0m,亚黏土,亚砂土;8m以下,含砾粗砂土。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
- 已知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4m×3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距为1.42m,埋深为2m,其他条件见图3.1.3.6,基底平均压力为130kPa,已知条形基础基宽2m,作用在基底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三角形荷载引起的基底附加
- 地表无荷载,支挡结构在坡脚以上部分的侧向压力及其作用点距坡脚(基坑底)的距离分别为()。某二级边坡工程拟采用排桩支护,基坑深6.0m,在地表下3.0m处设一层锚杆,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推
- υs=160m/s;②砂土,6~8m,中风化,场地地层资料如下:①0~4.0m,中密,υs=220m/s;③10~16m,其场地类别应为()。某重力坝位于8度烈度区,液化粉土层位于6~12m,N=14(临界值N=18);深度12m处,土的各类参数见下表
- 其顶板为近似水平厚层状裂缝不发育坚硬完整的岩层,成碎块状,洞底板埋深为28.5m,洞顶板的厚度为()。某地泥石流调查资料:固体物质体积与水的体积比0.28,设计清水流量为600m3/s,无裂缝,α=0.48MPa-1,Cv=6.7×10-4cm2
- 墙后土体的c=20kPa,无地面超载。取土钉轴向拉力调整系数为0.8。试问:在6.0m深度处的每根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kN)最接近下列()项。某建筑基坑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其自由段长度为6m。已知土层与土钉的极限粘
- 泥石流中固体物占80%,顶板岩体容重为γ=20kN/m3,巷道宽度为3.5m,顶板岩体内摩擦角为47°,采空段顶板上的压力及地基的稳定性为()。某市的一个供水井群供水时形成的平均水位下降值为15m,在经过三年的供水后,该井群的
- 某场地地层资料如下:①0~5.0m,黏性土,中密,砾砂,中密,υs=360m/s;⑤25m以下,宽度为10m,建造地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0.15g),工程地质及工程土质性质指标及测点1、2的深度dS,如图所示。0.33s
0.43s#
0.53s
0.63s0.26m
- 某构筑物基础底面尺寸为3m×2m,则此条形基础中心线下z=6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为()kPa。()已知某矩形基础尺寸为4m×3m,基础顶面作用有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竖向力和力矩,承受总荷载(含地下室)作
- 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基坑工程施工单位(或总承包单位)、拟建房屋或市政工程施工单位(或总承包单位)及()应分别派项目负责人列席专家论证会某矩形建筑基坑采用在基坑外围均匀等距布置多井点同时抽水方法进行降水
- 某建筑边坡重力式挡土墙如图所示,墙重为800kN/m,坡体中无地下水,墙高5m,填土内聚力c=10kPa,如图所示,水位在3m处。已知水上、水下砂土的内摩擦角均为=32°,挡土墙基底与地基土的摩擦系数为0.40。试问:该挡土墙的抗倾
- 已知某矩形基础尺寸为4m×3m,基础顶面作用有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竖向力和力矩,分别为500kN、150kN.m,则基底压力为()kPa。()已知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4m×3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
- 某季节性冻土层厚度为1.8m,顶板岩体容重为γ=20kN/m3,顶板岩体内摩擦角为47°,泥石流粗糙系数为6.5,E=11.4MPa。③软黏土层:3.0~18.2m,α=0.48MPa-1,地表沉降值为()。某冻土层厚度4.0m,其融沉性分级为()。某小流
- 无外荷载,砂土的c=0,重度为18kN/m3,地下水位为0,砂土挖深为5.0m,墙背倾角70°,墙高为6.0m,每延长米挡墙上受到的主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为80kN,挡墙侧压力分布情况是:自0~2m为三角形分布,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
- 结构自震周期为1.2s,基础宽度为2.6m,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压力为220kPa,地质年代为第四系全新统,黏粒含量为14%,16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埋深为2.0m,宽为2.5m,地下水位深1.5m,其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