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由地震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称为()。我们为客人提供灵活服务的原因是()。当建筑场地为Ⅲ类场地,设计地震为第一组时,场地特征周期应为()。当某一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下列()建筑可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某
-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不宜采用下列()。按反映谱理论确定动力放大系数时,下述不正确的说法是()。建筑抗震设防目标内容包括下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采用两阶级设计实现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下
-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某场地中在15~17m范围有一层饱和砂土,在16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锤击数为15击,经计算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2,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5m,0~15m范围土层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则饱和
- 下述不正确的是()。某天然地基为中密粗砂,地基抗震承载力应为()。按公路工程的设防目标要求,下述不正确的是()。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与下列()无关。()进行水工建筑物场地液化判定时,下述正确的说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不适用于下列()地区。()按反映谱理论确定动力放大系数时,下述不正确的是()。根据场地的运动特征不同,震害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存在液化土层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
- 建筑结构自震周期T=3.5s,该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应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取值。()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测量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某城市(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修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为1s的建筑,建筑场
- 建筑结构影响系数曲线形状受建筑结构阻尼比影响,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桩基抗震设计要求。()地震小区划工作中进行地震反映分析时常用的土工参数有()。下列建筑中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其基
- 可能损坏,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只适用于设计烈度6、7、8度时的水工建筑物,混凝土重力坝等挡水构筑物
适用于地下结构、地面厂房等水工建筑物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应进行杆长修正
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进行杆长校正#
实测
- 下述不正确的是()。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时,应以下列()为准。()按反映谱理论确定动力放大系数时,下述不正确的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采用两阶级设计实现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下述表述中
- 承台底面上下存在足够厚度的非液化土层时,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0时,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应为()。确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时,可不直接受()的影响。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地震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选择水
- 经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为3#
基础底面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0.5m以下的深基础
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用非液化土替换
- 对中等液化场地中的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采用的抗液化措施为()。当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应为()。一般情况下,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公路工程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
- 下述不正确的是()。场地特征周期TG=0.40s,该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应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取值。()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列有关抗震设防的说法中,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下列(
- 当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进一步判别时,设计基础埋深为5.5m,液化判别深度通常应为()。建筑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为400m/s,覆盖层厚度为18m,该场地类别应为()。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公路抗震设计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下述不正确的是()。某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若坝底的地震作用系数值为1.0,则距坝底36m高度处坝体的地震作用系数为()。下述对《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说法中()是正确的。()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
- 对场地液化性判别时,下述不正确的是()。判别场地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7~9度烈度时,应进行液化判别
判别饱和的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液化时,对初判不能排除
- 场地特征周期应为()。在抗震设计选择建筑场地时,确定设防依据时,除规范中列出的地质年代,设防级别应提高一级#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
发震断裂为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而#
土层的埋深越大,土层越容
- 下列建筑中()不能确认为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下列()地震波的速度小于纵波波速。()与地震烈度水准相对应的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
- 对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的黏性土,进行抗震验算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一180kPa,其土层剪切波速的估算值宜采用()。水工建筑物竖向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应取水平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的()。公路抗震设计时,正确的是
- 某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场地中乙类建筑的最小避让距离应为()。设计特征周期与下列()有关。()下述()不符合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的要求。()某场地根据实测的场地土剪切波速、质量密度和分层
-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下述不正确的是()。水工建筑物工程场地地震烈度或基岩峰值加速度应根据工程规模及区域地震地质条件确定,下列()情况下,可根据工程类型及具体情况采用下列()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
- 在下列对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阐述中,计算深度取20m,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应符
- 建筑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为400m/s,覆盖层厚度为18m,该场地类别应为()。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设计特征周期,下述()正确。下述对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理解()是正确的。()Ⅰ类场地
Ⅱ类场地#
- 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线路和桥位宜选择下述()地段。()某水工建筑场地为Ⅲ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宜为()。当水工建筑物场地由下列()土层组成时,可判定为无液化可能性。()某建筑物在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下的
- 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时,设计修建一座高60m的土石坝,若坝底的地震作用系数值为1.0,承载力为450kPa;15m以下为基岩,该场地土的类型为()。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可概括为()。建筑抗震设防目标内容包括下列()。地震灾
- 第一水准的设防目标是()。抗震设防的"两阶段"设计法中,高层建筑上的地震作用将()。下列建筑中()不能确认为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对水工建筑物地基中的可液化土层,采取抗震措施
- 下列()为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我们为客人提供灵活服务的原因是()。某场地中在15~17m范围有一层饱和砂土,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5m,0~15m范围土层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则饱和砂土层可判定为()。抗震设防
- C为调整后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在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对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说法,Pmax≤1.2aE
P≤faE,是发生概率最大的地震,即烈度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上的峰值所对应的烈
- 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在考虑地震动分量及其组合时,下述()是正确的。()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中,下列正确的是()。若P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max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
- 西藏自治区米林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及设计地震分组分别为()。危害最大的地震是()。下述关于发震断裂的表述中,()不正确。()9度、0.4g、第二组
8度、0.2g、第二组
8度、0.3g、第二组
8度
- 在抗震设计选择建筑场地时,下述不正确的是()。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采用()。在场地的详细勘察阶段,单幢建筑的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小于()个。()对于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取值有一定对应的关系,当没有特殊规定时,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地区,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某三级公路采用天桥的形式跨越高速公路,该天桥工程的抗震
- 设计地震为第一组时,场地土层波速值为:0~5m,砂土,Vs2=350m/s;15~25m,下列正确的是()。地震作用下坚硬地基上的刚性结构易受到较大的破坏,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正确的是()。0.35s
0.40s
0.45s#
0.55s300m/s
- 其中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应为()。确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基准周期和超越概率分别为()。对建筑场地进行剪切波速的测量时,下述不正确的是(),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正确的是()。甲类建筑
乙类建筑
- 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说法不符合桩基抗震设计要求。()某三级公路采用天桥的形式跨越高速公路,该天桥工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要求。对
-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称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进行液化初判时,下述()不正确。()关于上覆非液化土
-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考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特征周期应为()。对饱和沙土或粉土,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初步判断为非液化土。()桩基础抗震验算时,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地震小区
- 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映谱特征,下述对场地范围的表述中,()不正确。()对于Ⅳ类建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地区,当没有其他规定时,宜按()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水工建筑物竖向设
- 下述()不是抗震设防目标的合理表述。()对于饱和的砂土或粉土,地基土层为:0~4m为黏性土,承载力[σ0]=150kPa;4~15m为密实中砂,承载力为450kPa;15m以下为基岩,该场地土的类型为()。对等效剪切波速,下述说法
- 某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修建一座高60m的土石坝,则距坝底36m高度处坝体的地震作用系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不宜采用下列()。某10层建筑物高度30m,其筏形基础宽12m,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8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