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药效学相互作用包括()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吸收是指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首关消除效应是药物在口服后()A.药酶诱导作用
B.药酶抑制作用
C.协同作用#
D.拮抗作用#
E.敏化作用#A.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
- 下列情况下药物从肾脏的排泄减慢()经体内代谢转化后产生药理效应的药物是()A.青霉素C合用丙磺舒#
B.阿司匹林合用碳酸氢钠
C.苯巴比妥合用氯化铵#
D.苯巴比妥合用碳酸氢钠
E.苯巴比妥合用苯妥英钠左旋多巴#
- 其血浆半衰期数值是()苯巴比妥的pKa为7.4,戊巴比妥的pKa为8.1,若将尿液碱化为pH8时,对两药排泄的影响是()A.主要在肝进行#
B.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解代谢物
E.主要在肾进行A.副作用
- 符合受体概念的描述是()某药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其为()连续多次给药,给药间隔为t1/2,经多久可达稳态血药浓度()A.能特异识别药物或配体#
B.能将激动药转化为产物
C.能抑制酶的活性
D
- 药物的一级动力学消除是()体液的pH可影响药物跨膜转运,主要是改变其()吸收较快的给药途径是()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药物消除零级动力学的特点有()药物和受
- 有关药物排泄正确的为()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是()某弱酸性药pKa为3.4,在pH1.4的胃液中其解离度约为()以下选项叙述正确的是()LD50是指()。药物的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对葡萄糖
- 在下列情况下,药物从肾脏的排泄减慢()药理学()关于胎盘屏障,正确的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的溶液中,按解离情况计算,可吸收约()A.青霉素G合用丙磺舒#
-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称为()药物经下列过程时何者属主动转运()副作用是()影响药物在组织中分布的因素有()A.抗药性
B.耐受性#
C.药物依赖性
D.成瘾性
E.反跳现象A.肾小管再吸收
B.肾小管分泌#
C.肾小
- 剂量为0.3mg/kg,按t1/2间隔给药,欲立即达到稳态浓度,其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设定A药的效价强于B药,以下哪些描述有误()受体的类型分为
- 某药口服剂量为0.5mg/kg,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欲要迅速达到稳态浓度,首剂应服()下列药品中哪一种的吸收不受首过消除效应的影响()下列属于局部作用的是()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
- 对影响老人药动学因素的正确阐述是()主动转运是()药物作用机制是()A.其血浆蛋白量较低#
B.其体液较少脂肪较多#
C.其对药物吸收变化较大
D.其对药物吸收变化不大#
E.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偏低#A.从浓度高的
- 关于生物利用度的叙述错误的是()LD50是()某弱酸性药物pKa为4.4,在pHl.4的胃液中解离度约是()关于t1/2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肝药酶()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有()部分激动药特点有()首关消除效应包括(
-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下列表观分布容积(Vd)论述的错误项是()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需着重考虑患者()对消除半衰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一级消除动力学()关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吸收的正确阐述有()A.增
- 被动转运的特点是()药物的体内过程是指()副作用是在哪种剂量下产生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有()影响P450酶活性的因素有()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无饱和现象
- 第二信使有()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特点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A.钙离子#
B.肌醇磷脂#
C.环磷腺苷#
D.环磷鸟苷#
E.镁离子脂溶性
特异性#
饱和性#
可逆性#
稳定性N胆碱受体
5-羟色胺受体
雌激素受体#
甲状
- 属于药酶抑制剂的有()某催眠药物的消除常数为O.35hˉ3,设静脉注射后病人入睡血药浓度为1mg/L,当病人醒来时血药浓度为O.0625mg/L,问病人大约睡眠时间有多少()治疗指数为()某弱酸性药在pH为5时约90%解离,其pKa
- 有关药物排泄描述正确的有()以下选项叙述正确的是()药物简单扩散的特点是()符合受体概念的描述是()直肠给药适用于下述情况()应用某药时,其副作用()与阿司咪唑合用时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加重的药物(
- 药物的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药物的毒性反应是()下列情况下药物从肾脏的排泄减慢()部分激动药是()有关药物经肾脏排泄正确的叙述是()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生物利用度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
- 消除半衰期的长短取决于()A和B两药竞争性与血浆蛋白结合,单用A药t1/2为3小时,两药合用后t1/2是()下述哪一种表现不属于β受体兴奋效应()符合受体概念的描述是()能抑制肝药酶的药物是()药物选择作用的理论基础
-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少,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E.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A.药物的临床效果
B.药
- 对消除半衰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治疗量是指()某药半衰期为12小时,一天用药2次,几天后血药浓度达稳态()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可决定其()对一级消除动力学的正确阐述为()有关毒性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
- 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加速其排泄,应:()药物学的概念是生物转化()关于pA2值的概念正确的是()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使解离度增大,使解离度减少,并
- 某药的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以下选项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对中枢神经有兴奋或抑制作用,连续使用可产
- 为了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应该()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某药在多次应用了治疗量后,其疗效逐渐下降,这是因为患者产生了()A.服用加倍的维持剂量
B.每四小时用药一次
C.每天三次或三
- 关于t1/2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时一量曲线下面积代表()对中枢神经有兴奋或抑制作用,连续使用可产生精神上的依赖性的药品称为()某一弱酸性药物在pH为7时约90%解离,其pKa值为()生物转化所需的酶有()药物选
- 某药的半衰期为12小时,若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下列属于局部作用的是()有关部分激动药正确的是()药物分布容积的意义在于()有关药峰浓度韵叙述正确的是()A.30小时
B.35小时
C.8
- 当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为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常采用()生物利用度是()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动或阻断受体取决于药物的()下列给药途径中吸收速度最快的是()某药的半衰期为12小时,若每隔12小时给药
-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药动学中房室模型概念的建立基于()某药的量效曲线因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平行右移时,提示()A.排泄加快
B.作用增强
C.代谢加快
D.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 关于药物在体内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哪种酶缺乏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代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A.生物转化是药物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
B.主要的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
C.P450酶对底物
- 丙磺舒与青霉素合用可增强青霉素的疗效,其原因是()以下对安慰剂不正确的阐述是()下列药物被动转运的错误项是()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什么参考()药物的毒性反应是()时一量曲线下面积代表()联合用药的目的
-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符合毒性反应的描述是()A.随用药剂量而变
B.随给药途径而变
C.随血浆浓度而变
D.随给药次数而变
E.固定不变#A.与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
B.在治疗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
C.
- 肝肠循环是指()某药半衰期为6小时,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最短时间是()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可决定其()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A.药物经十二指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再人血被吸收的过程
B.药物自胆汁
- 某pKa为4.4的弱酸性药,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最短时间是()肝药酶的特点是()有关药物的pKa值叙述正确的是()A.0.5
B.0.1
C.0.01
D.0.001#
E.0.0001A.介于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
B.大于极量
C.
- 某弱酸性药在pH为5时约90%解离,其pKa值为()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有关变态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配体包括()药物选择作用的理论基础是()A.6
B.5
C.4#
D.3
E.2A.吸收与代谢平衡
B.血浆浓度达到
-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动或阻断受体取决于药物的()恒量恒速给药经5个半衰期最后达到的血药浓度称为()口服给药,为了迅速达到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关于毒性反应()A.效应强度
B.内在活性#
C.
- 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作用3h后存留的血药浓度为原来浓度的12.5%,该药t1/2
- 下列给药途径中吸收速度最快的是()服麻黄碱2~3天后对哮喘不再有效的原因是()易出现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是()关于胎盘屏障,正确的是()药物分布容积的意义在于()属于肝药酶抑制剂的有()现已确定的第二信使主
- 吸收是指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药物的半衰期为6h,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最短时间为()某患者经一疗程链霉素治疗后听力下降,曾停药数周后听力仍未见恢复,这属于()第二信使包括()新生儿用药易中毒的因素在
-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和B两药竞争性与血浆蛋白结合,单用A药t1/2为3小时,两药合用后t1/2是()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受体的共同特征有()A.ED50与LD50的比值
B.LD50与ED50的比值#
C.LD50与ED50的差
D.ED95
- 受体拮抗剂的特点是,与受体()对治疗指数的描述错误的是()药物的血浆t1/2是指下列时间()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有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D.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无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