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舆论导向谨慎
题目:《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解析:依据“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由此看出《泰晤士报》报道新闻时的谨慎。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是()。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解析:题干意思是书法艺术讲究意境,抒发作者情感。A项反映了书法抒情的意境,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都是对书写手法的具体描述,但与题干无关。
[单选题]《南京条约》中规定五口通商后,东南几省最受影响的行业是()。
家庭纺织业
解析:五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涌入中国市场,最主要的是纺织品,即所谓的“洋棉洋布”,而非牲口、粮食或钢材,故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
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解析:李贽是明末“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自居,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