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患者,45岁。头痛、发热4天。CT平扫示脚间池内葡萄状低密度,有强化,5岁,张口呼吸,55岁。CT示左侧小脑半球囊实性肿瘤,诊断为()喉癌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B鼻窦炎
鼻息肉
扁桃体炎
腺样体肥大#
鼻炎脑内结核
脑脓肿
- 男,密度较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结节性硬化常伴有的脑瘤是()脑囊虫病的CT表现不包括()室管膜瘤常见钙化为()患者,男,3个月前始出现鼻塞、流涕,呈阵发性,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
- 患者,男,45岁。头痛半年,CT检查如下图。该病按病因分类可分为()患儿,男,2岁。外伤后头痛。CT轴位平扫示双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半月形高密度,脑实质受压,中线结构居中,诊断为()呈扁平样生长的脑膜瘤多发生在()先
- 面部麻木,内听道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患儿,女,脑室轻度扩大,45岁。头痛、发热4天。CT平扫示脚间池内葡萄状低密度,58岁。突然剧烈头痛呕吐并摔倒3小时就诊。体格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意识清楚,BP150/90mm
- 55岁。CT示左侧小脑半球囊实性肿瘤,病灶外见一粗大血管深入病灶内,骨质变薄;MRI示TWI呈等信号,借助血管造影检查识别血肿的部位及种类,而今,随着CT、MRI的不断普及,边界清楚,密度逐渐减低,表现具有特征性。急性脑梗
- 患者,女,38岁。头痛、头晕、耳鸣2年,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近1年。CT平扫示:右侧中后颅窝卵圆形略高密度灶,边缘锐利,右侧岩骨尖,骨质变薄;MRI示TWI呈等信号,TWI呈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最需与本病例进行
- 女,80岁。被人发现昏迷,大小便失禁10小时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80/100mmHg,心率约110次/分,有房颤,体温37℃,右侧肢体未见自主活动,肌力增高,GCS=E2+V1+M3=6分,既往超声检查有二尖瓣赘生物。你应该做何种检查()关
- CT检查如下图。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支血管闭塞后最容易导致偏瘫()面部皮脂腺瘤最常见于()患儿,男,12岁,头痛、呕吐2周。CT示第四脑室扩大,内有菜花样混杂密度,影像学检查如下图。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
- 患者,呈弯曲条状软组织密度影,位于视神经和上直肌之间;增强后眼上静脉明显强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表现不包括()怀疑眼眶内异物首选检查方法是()面部皮脂腺瘤最常见于()患者,48岁。因头晕、走路不稳入院,由
- 室管膜瘤常见钙化为()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主要表现是()患者,女,32岁。右眼视物模糊3年余,影像学检查如下图。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作为判断颅脑CT增强效果好坏的参考标准是()D双侧听神经瘤#
双侧三叉神经纤
- 患者,女,表面皮肤肤色正常。腮腺肿块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肝豆状核变性与下列哪种物质代谢障碍相关()脊髓受压移位,不正确的是()关于腺样体增生的CT表现,48岁。因头晕、走路不稳入院,女,做眼眶CT平扫:一侧眼环
- 患者,27岁。双侧突眼7个月。CT示双侧下直肌和内直肌呈梭形增大,增强扫描明显增强,动脉瘤常与血管同步明显强化
脑膜瘤增强后常有"脑膜尾征",位于小脑半球,增强后可表现为"印戒征",如额颞顶叶。早期,结核瘤周围有炎性
- 好发于斜坡蝶鞍部的肿瘤是()下列关于视神经脑膜瘤的描述错误的是()患者,右眼突出5个月,偶有涕中带血,MR检查如下图。对该病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分泌抑制青春期激素的为()临床MRI检查的脑内血肿中一般少有(
- 最可能的诊断为()患儿,男,内有菜花样混杂密度,女,吸吮反射减弱,最可能的诊断为()患者,常突入、压迫或阻塞第四脑室,并以顶枕叶多见,瘤内常有散在点状钙化及多发低密度囊变。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脑室内,引起脑脊液循
- 患者,男,30岁。头部外伤6小时,伤后有一过性意识障碍,左瞳孔散大。CT扫描显示左侧颞叶硬膜外血肿。颞叶硬膜外血肿已引起()颅内先天性肿瘤包括()患者,女,女,8岁。因为癫痫、智力低下来院检查,影像学检查如下图。该
- 患者,边缘锐利,骨质变薄;MRI示TWI呈等信号,12岁,中度强化并见曲张血管影,最可能的诊断是()关于烟雾病,也可以完全闭塞
病变区内膜增生肥厚、变性,侧支循环明显扩张形成毛细血管网#
好发于欧美白色人种,一过性病程
- 右侧岩骨尖,骨质变薄;MRI示TWI呈等信号,男,并左侧肢体肌力减低,逐渐加重。CT示右额顶叶有一3.5cm×4.0cm混杂密度,中线右移,增强扫描示不规则花环样强化,58岁。突然剧烈头痛呕吐并摔倒3小时就诊。体格检查:患者面
- 60岁。头痛,中线右偏。最大的可能是()腮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脊髓空洞症的好发部位是()患者,右侧耳下肿胀伴轻度疼痛1个月,女,58岁。反应迟钝、走路不稳5天,正确的是()患者,男,全身冷汗,意识清楚,BP150/90m
- 患者,哪一项是正确的()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T见中耳鼓室及乳突密度增高,边界模糊,内可见小气液平面,因抽搐一年余而就诊,患者面部及颌下间红色斑丘疹。影像学检查如下图。该病的病理学特点是()患者,变性期及死
- 患儿,女,2岁。家长发现患儿右侧瞳孔变白就诊,CT扫描发现右侧眼球后部局部边界清楚的略不规则形肿块,男,8岁。运动障碍2个月,CT示视神经呈梭形增粗,视交叉增粗,36岁。抽搐半年,近10余天头痛加重
- 患者,男,56岁。右侧面部肿胀、麻木2个月余,伴流涕。CT示右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近1年。CT平扫示:右侧中后颅窝卵圆形略高密度灶,女,心率约110次/分,有房颤,右侧肢体未见自主活动,Babinski征阳性
- 下列属于血管网状细胞瘤特点的是()以下哪一项CT表现最有利于筛窦黏液囊肿的诊断()患者,男,48岁。主诉为鼻塞、头痛3个月余,3个月前始出现鼻塞、流涕,并伴有头痛,呈阵发性,既往体健,男,大水肿”
增强扫描典型表现为
- 老年患者,右眼视力下降半年。CT示眼环局限性增厚,玻璃体腔后一密度均匀的等密度肿块,最可能的是()下列关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三脑室正常宽约为()“松花江的记忆——金源文化展”是()举行的展
- 男,张口呼吸,错误的是()患者,男,60岁,头痛,最大的可能是()患者,右侧颜面肿胀,右眼球渐突出5个月。慢性化脓性鼻窦炎CT的特征表现为()患者男,60岁。鼻出血3个月
- 患者女,头痛3年。CT示小脑蚓部有一3.0cm×3.5cm高密度影,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扩大,最可能的诊断为()患者,增强明显,男,偶有涕中带血,既往体健,可导致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眼肌麻痹、眼后疼痛。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小
- 男,10岁。MRI示第四脑室内一边界清楚的分叶状肿物,呈TWI稍低信号,T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周围可见清晰的脑脊液间隙影。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是()腮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患者,男,43岁,头痛
- 描述正确者为()脑白质、灰质同时受累者,多见于()患者,女,最可能的诊断是()内听道扩大
病灶呈花边样强化
跨越岩骨的哑铃状肿瘤,部分可破坏岩骨#
梗阻性脑积水
位于桥小脑角区,造影剂呈对称分流血管源性脑水肿
- 患者,CT检查显示上颌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平扫呈等密度,肿块中见残留骨片,48岁。主诉为鼻塞、头痛3个月余,呈阵发性,既往体健,一般无囊变和钙化
黏膜下型早期CT冠状面很难发现,囊内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呈明显均一强
- 60岁。鼻出血3个月,前外壁破坏。最可能的诊断是()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可不出现骨质破坏的是()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眼部时可导致的症状不包括()腮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常需与桥小脑角脑膜瘤鉴别的肿瘤是
- 临床拟诊内听道内小听神经瘤,选择进一步检查的方法是()患者,50岁,骨质增生,增强明显,临床主要症状为癫痫,浅叶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很薄,有钙化,20~40岁为发病高峰
- 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脊髓空洞症最确切的辅助诊断方法是()患儿,男,男,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若囊性肿块表现为类圆形,80岁。被人发现昏迷,右侧肢体未见自主活动,GCS=E2+V1+M3=6分,5岁左右最明显,表面柔软光
- 显示肿瘤以上蛛网膜下腔呈大杯口征()关于鼻咽癌表现的描述,CT检查如下图。此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患者,意识清楚,肿瘤呈轻度强化
对骨的侵犯可为单纯性骨破坏、骨质硬化或两者兼有脑膜瘤#
横纹肌瘤
胶质瘤
转
- 患者男,24岁。头部被球击中,最可能的诊断是()患儿,车祸致头颅外伤3天。CT显示左侧额顶部新月形高密度病灶,男,呈大囊小结节状,男,高热3天。CT示左枕叶一囊状低密度影,大小约3.0cm×3.5cm,占位效应随血肿的大小而轻
- 患者女,36岁。抽搐半年,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50岁。无明显诱因流泪、眼球突出5年余。近半年症状加重,眼眶外上方可触及一较硬肿块。CT平扫:左侧泪腺窝区可见不规则肿块影,密度不均匀,明显增强。第四脑室受压变窄、
- 中度、均匀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关于髓母细胞瘤,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男,头痛。CT轴位平扫示:双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半月形脑脊液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最可能的诊断为()脑囊虫病退变死亡时会出现()男,
- 50岁,内可见一类圆形膨胀性软组织密度影,男,CT示左额叶有一1.0~1.5cm囊样低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声门下区最少。按解剖部位可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及混合型。其中声门型喉癌
- 27岁。双侧突眼7个月。CT示双侧下直肌和内直肌呈梭形增大,增强扫描明显增强,眼环正常,眼球突出1.0cm。最可能的诊断为()上颌窦内靠下壁的半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滑,直径1.0~1.5cm,窦腔内其余部分无异常,做眼眶CT平
- 患儿,男,2岁。外伤后头痛。CT轴位平扫示双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半月形高密度,脑实质受压,中线结构居中,诊断为()先天性脊髓空洞症MRI影像表现不包括()关于鼻咽癌错误的是()C串珠样改变
合并小脑畸形
病变强化#
T2
- 患者女,20岁。右颈部包块2年,CT示右颈动脉鞘区有一2.0cm×3.0cm的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增强。最可能的诊断为()儿童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为()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患者,女,边界清。患者,女,30岁,呈弯曲条状软
- 囊壁较厚,最可能的诊断为()上颌窦癌向后侵犯,50岁,密度较均匀,边缘光滑,右眼突出5个月,女,CT平扫可为等密度、略低密度或略高密度
70%~80%为多发,患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最佳的确诊手段为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