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某教师在讲授《出师表》时,针对文言文难度比较大、篇幅比较长的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2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全体学生(all students)、各个环节(each link)、语文课程设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师表》(memorial before a battle)、得道多助、《生于忧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死于安乐》

  • [单选题]某教师在讲授《出师表》时,针对文言文难度比较大、篇幅比较长的特点,将课堂导入设计为讲述历史故事“白帝城托孤”,然后引出对课文的讲解。对这一导入环节的设置,评价恰当的是()。

  • A. 导入内容偏离了课文主题.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B. 运用相关历史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知识上
    C. 导入形式单一且没有互动.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D. 导入环节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教师在教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地讲授,而是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下列对该教师的做法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课本剧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 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课本,对人物形象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C. 这种做法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不值得提倡
    D. 该教师的这种做法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 [单选题]《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道课后练习题:“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启发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B. 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的写法
    C. 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D. 引导学生总结理论知识

  • [单选题]某教材课文《海燕》的注释写道“本文由戈宝权根据俄文版《高尔基全集》翻译,编入课本时做了修改。《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 A. 范文系统
    B. 知识系统
    C. 助读系统
    D. 练习系统

  •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语文课程设计的思路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B.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
    C.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分块设计,具有阶段特色,各学段又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目标
    D.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k0lvjd.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