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学习完成语使用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成语的妙用,为学生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504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桃花源记》、屠格涅夫(turgenev)、《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 paris)、《鸿门宴》(hong men yan)、《归去来兮辞》、《石钟山记》、《兰亭集序》、责无旁贷(unavoidable duty)、恰如其分(just right)、《廉颇蔺相如列传》

  • [单选题]学习完成语使用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成语的妙用,为学生举出了若干例子,并进行说明,其中这位老师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这里用"美轮美奂"来形容世博园建筑群的璀璨耀眼,很是恰当。
    B. "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unavoidable duty)"这里用"责无旁贷(unavoidable duty)"说明政府在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新能源的开发方面的作用,恰如其分(just right)
    C. "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这里用"津津乐道"是为了形象生动地说明人们对高铁出行十分满意。
    D. "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这句话用"一泻千里"来形容万涓汇聚成奔腾不息的河水的豪放,简直是用绝了。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特殊虚词的用法时,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分类,下面与其他选项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B.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C.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D.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 [单选题]学习《归去来兮辞》一课,教师指出:“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性散文,这堂课我们重点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以下同为抒情性散文的是()。
  • A. 《兰亭集序》
    B. 《五柳先生传》
    C. 《桃花源记》
    D. 《饮酒》

  • [单选题]在学习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中诸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修辞手法,并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B.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单选题]在讲授课本中“赏析名著,导读文章”部分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一文时,教师成功引用巴金先生的《家》中“觉新”这一角色来进行对比性学习,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一方法与其他文章进行比较。以下是学生对比分析后的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普希金的这篇文章成功地塑造了奥涅金这一“多余人”形象
    B. 赫尔岑的《谁的罪过》中和屠格涅夫《罗亭》中也都成功地塑造了“多余人”形象
    C. 《巴黎圣母院》的主人公卡莫西多也是“多余人”这一形象的典型代表
    D. “多余人”的特点是本身出身名门望族,受到文化教养,能够看到社会弊端,但是却对改变现状空有抱负,缺乏实践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gw588e.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