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名世箴言》 
            题目:明代有著名的“三言二拍”流传于世,教师让学生回答“三言”指的是哪三部作品,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三言”指的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篇短篇小说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上课之前,教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古今异义词有哪些,下列学生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解析:A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B项“卑鄙”,古义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为“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C项“牺牲”,古义为“用作祭品的牲畜”,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D项“地方”,古义为“土地方圆”,今义为“区域”。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项。 
                            
                
                 [单选题]教师在讲授《伤仲永》一课中的“父利其然也”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利”字的用法,列举出以下含“名词的意动用法”的句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A项,“耻”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耻”。B项,“宾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做宾客”。C项“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D项“地方”为古今异义词,意为“土地方圆”,不存在名词的意动用法。 
                            
                
                 [单选题]学习《长恨歌》,教师需要举例阐释诗歌中的叙事表达方式。下列例句中恰当的一项是()。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解析:A项是记叙,叙述官吏夜里抓人的故事,与《长恨歌》叙事表达方式一致。B、C、D三项是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