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民国时期(the republic of china)、三权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根本利益(fundamental interests)、捏造事实(fabricate fact)、民主自由权、承先启后、第一部宪法(the first constitution)、《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宪法》、汉高祖刘邦
[单选题]西周时期,某人在集市上买了五头牛,他与卖方签订了一份契约,这份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这份契约被称作?
A. A、剂
B. B、质
C. C、傅
D. D、别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秦朝中期,某郡民众因不满沉重的苛税,聚集上百人拒不交纳税款,并冲进官府,砸坏了官府内的一些物品。以上行为,在当时应按照何种罪名来加以处置?
A. A、共盗
B. B、群盗
C. C、谋反
D. D、逃避赋税
[多选题]下列关于民国时期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说法,哪一些是错误的?
A. A、民族资产阶级制定的《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反映农民阶级的利益
B. B、1913年的《天坛宪草》采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确认民主共和制度
C. C、1914年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
D. D、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民国时期规定人民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最多的宪法
[单选题]秦朝时期,有孙某和刘某是邻居,但双方关系很差,互相仇视。有一日孙某到县令处告发刘某,称刘某与自家的同母异父的妹妹安某通奸(秦律规定,同母异父兄妹通奸,处弃市),要求县令对刘某定罪。经县令调查,孙某告发之事纯属捏造,是孙某为泄私愤而编造的。根据案情,本案如何处理?
A. A、孙某积极向官府报告可能存在的犯罪,即使错误,亦不构成犯罪
B. B、孙某为泄私愤而诬告刘某,构成诬告罪,但应未造成损失,从轻发落
C. C、孙某的行为构成诬告罪,以诬告罪惩处
D. D、孙某的行为构成诬告罪,处以弃市的刑罚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04od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