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等均有论述。文字训诂
- 出土文献指从地下发现的古代文献资料,主要指著于出土文物之上的文字材料,一般不包括图画饰物等()。古代文物
-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才(),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贤者
- ()之学,在古代被称为“读书入门之学”。目录
- ()检索的方法一般包括:一是盲检法,二是直检法,三是扩展法,四是机检法。佚文
- 经部著录()与后儒解释经典之著作,以及与学习经书有关的读物如小学之类。儒家经典
- 西汉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刘歆
- 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 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罗振玉、王国维;()和()。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郭沫若;董作宾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隋书艺文志
四库全书总目
- ()之时,何晏著《论语集解》,王弼的周易注、《老子注》,向秀、郭象的庄子注,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均为文献注释整理的代表作。魏晋
- 宋代最后一位文献大家是(),其学术代表作为《汉书艺文志考证》和困学纪闻(学术笔记著作)。王应麟
- 明胡应麟四部正讹堪称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清代是辨伪理性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万斯同群书疑辨、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均为胡应麟之后的()专著。《大唐内典录》十卷,是唐初僧人()所撰。辨伪道
- 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即()。要想查找《船山遗书》收在哪部丛书中,从哪些图书馆可以借到这部丛书,应使用的工具书是()。本校《中国善本目录》
《中
- ()《书林清话》卷一:“雕版谓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版盛行,于是版本二字合为一名。”清叶德辉
- 张之洞书目答问为近代()。目录名作
- 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又称()。著作;单行本
- 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无形,二是()。容量大
-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 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大型类书。册府元龟
- 《国语?鲁语》:“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以《那》为首。”我国第一部分类编目的国家藏书目录是()周大师《汉书•艺文志》
《七略》#
《文献通考》
《永乐大典》
- ()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采录汉魏六朝以来230多家有关儒家经典之古注、旧注音义,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著名医学书《伤寒论注》被归入()。隋唐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和繁体(字)书写的文献。文言文
- ()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方法,它创始于七略。六分法
- 除了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的注释方式称之为()。章句
- 古籍中常出现的词句前后倒置现象称为(),又称乙文倒文
- 字句的校勘中常见的错误有误字;();();()。衍字;脱文;倒文
- 纸质文献装帧的形式先后有();();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卷轴装;旋风装《声类》
《广韵》
《切韵》#
《韵集》
- 纸质文献的版本按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和()。写本;刻本
- 敦煌遗书中,发现有失传已千年的唐末诗人()的著名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使文学史上一千年悬案得以圆满解决。韦庄
- 20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得一批楚简,经整理,其中包括著名的诗论(),对《诗经》研究极具价值。雕版印书始于(),到五代后,这一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孔子诗论秦代
汉代
隋代
唐代#
- 清代辑佚大家中,辑录()者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佚书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即()。全佚之书、缺佚之书和散佚之书
- 古书序、跋的主要区分一般在于序在前而跋在()。后
- 清代()的文史通义为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章学诚
- 古籍纸书装帧样式中,借鉴外来成果的为(),优点最多而缺点最少的为线装。著名医学书《伤寒论注》被归入()。梵夹装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 ()命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唐太宗
- 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欧阳修、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十卷。集古录
- 西汉大历史家()著《史记》时,采取“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司马迁
- ()著名学者许慎著有五经异义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东汉
- 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版本;校勘三方面内容。汉民族古典文献现存应不下于()种。目录五万
十万#
三十万
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