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薏苡仁的适应证是水肿、脚气#
脾虚湿泻#
湿痹拘挛#
血淋、石淋
肺痈、肠痈#
- 风寒外束,内兼郁热的汤证是(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大青龙汤证#
- 吴茱萸汤证可见( )食谷欲呕#
烦躁欲死#
手足逆冷#
干呕,吐涎#
下利#
- 薏苡仁的功效是利水消肿,渗湿#
除痹#
健脾#
清解暑热
清热排脓#
- 某女,38岁。慢性腹泻已5年有余。大便溏泻,日2~3次,纳呆,腹胀,四肢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脉细缓。临床诊断为脾阳虚证
脾气虚证#
大肠虚寒证
寒湿困脾证
以上都不是
- 《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基#
本
檐
根
标
- "血痹虚劳篇"中"脉大为劳",其机理是阴虚阳浮#
阴虚火旺
阴竭阳脱
饮盛格阳
精气内损
- 茯苓的功效是利水渗湿#
利尿通淋
健脾补中#
利湿退黄
宁心安神#
- 霍乱病经治疗后"脉平,小烦"的原因是余邪未尽
邪气复聚
脾胃气弱不能化谷#
复感外邪
阴虚发热
-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预防思想有(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早期治疗#
防止误治
治未病#
-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治宜大柴胡汤
大承气汤#
大建中汤
大乌头煎
附子粳米汤
- 运用温病通下法的注意点是:( )里未成实者,不可妄用#
里实严重者不可投用
正虚者,应攻补兼施#
津枯肠燥者,忌用通腑泄热法#
下后邪气复聚,再下应慎#
- 酸枣仁与柏子仁比较,正确的是都可以养血安神,治疗心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
两者常相使为用
酸枣仁可收敛止汗,生津止渴#
柏子仁还可以润肠通便#
酸枣仁安神力弱于柏子仁
- 指出哪些是"本"部与"标"部腧穴配合应用( )咳嗽哮喘肺俞配膻中
惊悸怔忡心俞配巨阙
舌下肿痛廉泉配中冲#
鼻中衄血天府配合谷#
肠风下血长强配承山#
- 症见身热,腹痛,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或撮空摸床,脉象沉弱。其病机是阳明热结,气液两虚#
阳明热结,小肠热盛
阳明热结,气机不畅
- 下列哪项不属于用大承气汤急下的理由保存阴液
防止传变
遏止亡阴
燥屎已成#
燥实势迅
- 下列哪些证候类型可属于中焦病候?( )湿热困脾#
邪结肠腑#
邪在少阳#
热郁胸膈
胃热亢盛#
- 唐代载有针灸学内容的著作有( )《外台秘要》#
《骨蒸病灸法》#
《备急灸法》
《神应经》
《备急千金要方》#
-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行之
平之
缓之#
散之
润之
-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其自愈的指征得汗自出
得汗自止
得小便利#
得下利止
得燥屎下
- 身灼热,丹痧突然陷没,沉昏如迷,肢体厥冷,汗多,气息微弱,脉沉伏,证属热陷心包
卫营同病
气营两燔
内闭外脱#
卫气同病
- 根据原文下列诸项,哪一项在栀子豉汤证中可能出现心下痞硬
噫气不除
手足自温
气上冲胸
以上都不出现#
- 暑湿弥漫三焦临床可见( )胸闷咳痰带血#
脘痞,不甚渴饮#
小便短赤,下利稀水#
身发斑疹
身热,面赤,耳聋#
- 下列有清热通便功效的方剂是( )茵陈蒿汤#
栀子柏皮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子仁丸#
抵当汤#
- 射干治疗咽喉肿痛,痰多者是取其什么功敛清热解毒#
清热凉血
消肿散结
祛痰利咽#
止咳止血
- 风温与春温在临证上的主要区别是感受病邪不同
初起证候不同#
易发斑疹
易出现惊厥
发病季节不同
- 斑出热不解的病机是:( )邪热消灼胃津#
阴虚火炽
水不济火#
邪热劫灼心肾
胃热未清#
- 黄疸病患者,小便颜色正常,时欲自利,腹满而喘,前医用清热利湿治疗,出现哕逆者宜用橘皮汤
橘皮竹茹汤
小半夏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半夏泻心汤
- 温毒类疾病常用内服、外治方有( )清营汤
普济消毒饮#
犀角地黄汤
三黄二香散#
玉钥匙#
- 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五脏失强"的病候有( )仓廪不藏
头倾视深#
背曲肩随#
水泉不止
行则偻附#
- 症见高热,头晕胀痛,手足躁扰,四肢抽搐,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安宫牛黄丸
神犀丹
羚角钩藤汤#
白虎汤
三甲复脉汤
- 属于桂枝汤的适用证是( )营卫不和自汗者#
太阳中风#
体虚外感
峻汗后不差者#
外证未解,脉浮弱者#
- 大柴胡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胁下偏痛
心胸中大寒痛
郁郁微烦,寒热往来
舌苔黄,胸胁苦满
按之心下满痛#
- “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的脏器是指胃#
胆
大小肠#
三焦#
膀胱#
- 艾叶的功效是温肺散寒
温经止血#
散寒调经#
安胎#
化湿祛痰
- 《本神》情志太过致病中,“气闭塞而不行”的病因是思虑太过
愁忧过度#
悲哀动中
盛怒不止
恐惧过度
- 半夏和夏枯草的共同点包括均能燥湿化痰
均能消肿散结#
均辛温燥烈有毒
均能祛风止痉
均可治瘰疬、瘿瘤、疮痈#
- 知母的主治病证是热病烦渴#
肺热燥咳#
骨蒸潮热#
内热消渴#
肠燥便秘#
- 大乌头煎的煎服法有( )水煎乌头,去滓,纳蜜再煎至水气尽#
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
不可一日再服,不差,明日更服#
服后饮粥两升
温覆御寒
- 龙骨和牡蛎的共同功效是平肝潜阳#
软坚散结
收敛固涩#
燥湿敛疮
重镇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