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是( )募穴
五输穴#
原穴#
八会穴
下合穴#
- 患者脘腹及两胁胀满疼痛,按之痛剧,且见郁郁微烦,往来寒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治宜大承气汤
厚朴大黄汤
大柴胡汤#
厚朴三物汤
厚朴七物汤
- 厥证治法包括( )回阳救逆法#
辛寒清热法#
寒温并用,安蛔止痛法#
舒肝解郁法#
温胃化饮法#
- 《咳论》指出六腑咳应当取五俞穴中的什么穴刺治井穴
荥宋
俞穴(原穴)
经穴
合穴#
- 《金匮要略》论中风,邪在于经可见肌肤不仁
即重不胜#
口吐涎
舌即难言
喁僻不遂
- 发热,咳喘,痰黏不爽,汗出,口渴,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其辨证为邪热壅肺#
痰热结胸
暑伤肺络
燥热伤肺
水饮停肺
- 苏合香治疗寒闭神昏,是与其何种功效有关化湿和胃
祛痰开窍
开窍醒神#
温通辟秽#
清热解毒
- 股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大危险性是( )患肢增粗
肺栓塞#
下肢坏死
肺梗死#
浅静脉扩张
- 侧柏叶有何功效,而适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化瘀止血
温经止血
凉血止血#
化痰止咳#
清泻肝火
- 症见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齿黑,神倦耳聋,舌干绛,方选黄连阿胶汤
加减复脉汤#
凉膈散
清营汤
大定风珠
- 射干麻黄汤的适应证有( )咳逆上气#
喉中水鸡声#
时时吐浊
舌苔白滑#
脉浮紧#
- 肺痈与肺痿的鉴别主要有哪些症状( )胸痛与不痛#
吐浊唾与涎沫
脉数实与虚数#
息粗与息微
咳嗽与不咳
- 不宜拔罐的情况有(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
大血管部位#
高热抽搐者#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毛发较多的部位#
- 据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少阴病
厥阴病
太阴病#
霍乱
以上都不是
- 以下哪种神志障碍,见于阳明蓄血证如狂
发狂
谵语
喜忘#
独语如见鬼状
- 既能止咳化痰,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苏子#
苦杏仁#
白果
罗汉果#
百部
- “病常自汗出者”的病机是( )荣气和#
卫不谐#
卫气不与荣气谐和#
卫气谐
荣不谐
- 《评热病论》“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因为邪却而精胜#
精衰而邪胜
伤津而正衰
热邪扩张
津气两伤
- 下列汤证中可以见到发黄的是( )茵陈蒿汤证#
栀子柏皮汤证#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抵当汤证#
小柴胡汤证#
- 乌头汤中有而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没有的药物是( )黄芪#
白蜜#
川乌#
细辛
草乌
- 《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发汗而汗不出者,如发斑者,治当用白虎汤
清宫汤
化斑汤#
至宝丹
紫雪丹
- 以下药中,兼能平肝阳的药物是枸杞子
龟甲#
鳖甲#
白芍#
黄精
- 《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主四肢的生理基础是脾统血
脾为胃行其津液#
脾主动化水湿
脾气主升
脾摄津
- 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径犯阳明气分#
直入心营#
伤津耗气#
易兼夹湿邪#
易犯肺卫
- 《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藏为主,象为副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藏主内,象主外
以上都不是
- 下列哪些是虚劳病证治部分提出的证型( )虚劳失精#
虚劳失眠#
虚劳腰痛#
虚劳腹痛#
虚劳干血#
- 黄芪的适应证是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
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
气虚水湿失运之浮肿小便不利#
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气虚血滞不行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
- 下列哪条可用攻下法伤寒呕多,有阳明证
阳明病,面合色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
阳明病,心下硬满
- 小茴香治胃寒气滞的脘腹胀痛,是与其何功效有关温中散寒#
温经通脉
消积导滞
和胃化湿
行气止痛#
-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的内容,“病发不足”时的治疗,应当是标本同治
本而标之
标而本之#
先治其本
治标即可
- 治疗肠燥便秘,宜选用柏子仁#
酸枣仁
郁李仁#
火麻仁#
桃仁#
- 下列哪几项属《灵枢·营卫生会》关于老人之“夜不瞑”的病理肌肉枯#
气血衰#
胃不和
气道涩#
夜溺频
- 捻转补泻法之泻法捻转角度大
频率慢
用力重#
时间长
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 百合地黄汤中百合使用方法是( )用手擘开#
用刀切碎
清水洗净#
水渍一宿去白沫#
用泉水煎煮#
- 据《素问·厥论》所述,寒厥的症状有寒从内生#
脉沉迟
从足五趾寒至膝上#
腰膝冷痛
少腹冷痛
- 股肿的病因病机( )血脉损伤#
久卧伤气#
气虚血瘀#
阴虚内热
肝郁蕴结
- 皮肤病作痒的原因有( )风#
血虚#
热#
湿#
虫#
-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浊阴"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是五脏、下窍、六腑#
四肢、五脏、六腑
六腑、上窍、腠理
腠理、四肢、五脏
腠理、下窍、五脏
- 葛根芩连汤证下利的病机为表邪挟里热而下利#
里寒挟表邪而下利
外邪不解,内迫肠道
脾肾阳微,阴寒下趋
运化失职,水气内停
- 黄精具有的功效是补肺气、养肺阴#
补脾气,养脾阴#
滋阴平肝,清肝降火
补益肾精#
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