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是()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位是()中府
天府
关元
列缺#
养老云门
中府#
少商
列缺
少泽
- 肺的募穴是()列出了361个经穴的著作是()中府#
天府
关元
列缺
养老《针灸逢源》#
《针灸问对》
《针灸甲乙经》
《外台秘要》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分寸是()留针后行针提插、捻转,出针困难()12寸
8寸#
9寸
5寸
13寸晕针
滞针#
弯针
断针
血肿
- 两前额发角之间的分寸是()针灸学的指导理论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是()"……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的经脉是()针刺基本手法有()12寸
8寸
9寸#
5寸
13寸中医理论#
经络理论
腧穴理论
刺灸理论
藏象理论尺泽
曲池
- 八会穴共有()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位是()根据脏腑辨证选穴原则,脱发应选择的耳穴为()电针有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直接进入耳中的经脉有()16个
15个
8个#
12个
10个云门
中府#
少商
列缺
少泽
- 八脉交会穴共有()至阳位于()皮肤针的叩刺部位包括()不能进行穴位注射的部位包括()16个
15个
8个#
12个
10个第4腰椎棘突下
第2腰椎棘突下
第1腰椎棘突上
第10胸椎棘突下
第7胸椎棘突下#经络叩刺#
穴位叩刺#
- 胆的下合穴位于()针刺环跳时,宜选()针刺基本手法有()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阳明大肠经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提插法#
仰卧法
捻转法#
震颤法
- 大肠的下合穴位于()位于任脉上的募穴有()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阳明大肠经中极#
关元#
膻中#
中脘#
巨阙#
-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手指同身寸包括()耳与脏腑的关系密切,五脏中在生理功能上与耳有联系的脏器为()滑伯仁
皇甫谧#
杨继洲
李学川
徐风拇指同身寸#
示指同身寸
中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
小指同身寸心#
肝#
- 《针灸逢源》的作者是()八会穴首载于()心中是()滑伯仁
皇甫谧
杨继洲
李学川#
徐风《黄帝内经》
《难经》#
《针灸甲乙经》
《针灸大成》
《针灸逢源》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
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
足
- 郄穴共有()八会穴共有()运用皮肤针法可刺激的部位有()12个
15个
16个#
18个
20个16个
15个
8个#
12个
10个督脉#
足太阳经#
太阳穴#
眼周#
夹脊穴#
- 八会穴首载于()八会穴的骨会是()手阳明大肠经联络的器官有()运用皮肤针法可刺激的部位有()《黄帝内经》
《难经》#
《针灸甲乙经》
《针灸大成》
《针灸逢源》绝骨
太渊
阳陵泉
大杼#
膈俞耳
口#
鼻#
上齿
下
- 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八会穴共有()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是()针刺上星时,宜选()直接进入耳中的经脉有()中府
云门
孔最
列缺#
少商16个
15个
8个#
12个
10个中府
天府
关元
列缺#
养老指切进针法
夹持
- 络穴共有()任脉为()阳明头痛表现为()"……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的经脉是()12个
15个#
16个
18个
20个阴脉之海#
阳脉之海
十二经之海
气海
水谷之海前额痛#
巅顶痛
左侧头痛
后头痛
右侧头痛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
- 以下经脉中,与肺有联系的经脉是()针刺基本手法有()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提插法#
仰卧法
捻转法#
震颤法
迎随法
- 络穴共有()12个
15个#
16个
18个
20个
- 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上肢内侧分布有()下列穴位中,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的穴位是()16寸#
17寸
18寸
19寸
13寸手三阴经#
足三阳经
属六脏的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郄门
会宗#
偏历#
支沟#
支正
-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是()针灸学起源于我国的时代是()针灸学术的理论核心是()16寸
17寸
18寸
19寸
13寸#青铜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时期
奴隶制度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腧穴学
经络学#
刺法灸法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循行中"别贯膈、上注肺"的经脉是()皇甫谧
滑伯仁
杨继洲
王惟一#
高武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
- 《针灸大成》的作者是()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下列针灸治疗体现循经取穴的是()皇甫谧
滑伯仁
杨继洲#
王惟一
高武中府
云门
孔最
列缺#
少商肚腹三里留#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多汗取复溜
乳少取少
- 太阳头痛表现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可治疗()前额痛
巅顶痛
左侧头痛
后头痛#
右侧头痛头面疾患#
咽喉肿痛#
热病#
上齿痛
肩痛#
- 阳明头痛表现为()前额痛#
巅顶痛
左侧头痛
后头痛
右侧头痛
-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医籍为()胃的募穴是()皮肤针的叩刺部位包括()《黄帝内经》#
《难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十四经发挥》
《奇经八脉考》大横
中脘#
梁门
天枢
中极经络叩刺#
穴位叩刺#
局部叩刺#
滚刺
经别
- 成书于明代的医籍为()"十二经之海"指的是()足阳明经的络穴是()《黄帝内经》
《难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十四经发挥》
《奇经八脉考》#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公孙
大包
长强
丰隆#
大钟
- 任脉为()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位是()属五输穴的是()阴脉之海#
阳脉之海
十二经之海
气海
水谷之海云门
中府#
少商
列缺
少泽井穴#
输穴#
原穴
下合穴
经穴#
- 督脉为()属于特定穴的是()阴脉之海
阳脉之海#
十二经之海
气海
水谷之海五输穴#
奇穴
阿是穴
八会穴#
交会穴#
- 上肢内侧分布有()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耳穴治疗疾病时的常用选穴原则为()手三阴经#
足三阳经
属六脏的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黄帝内经》
《难经》
《针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针灸
- 下肢外侧分布有()足三阳经的原穴是()唐代孙思邈撰著的著作是()八会穴共有()入齿的经脉是()手三阴经
足三阳经#
属六脏的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解溪、丘墟、昆仑
冲阳、足临泣、光明
丘墟、冲阳、京骨#
解
- 胸中是()膀胱的募穴是()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
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
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
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
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大横
中脘
梁门
天枢
中极#
- 心中是()既是募穴,又是八会穴的是()下列耳穴中分布于耳甲腔的耳穴为()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
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
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
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
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中脘
- 足厥阴肝经联络器官()循喉咙,夹舌本
入下齿中,夹口、鼻
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夹咽、系目
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 足少阴肾经联络器官()足阳明经的络穴是()循喉咙,夹舌本#
入下齿中,夹口、鼻
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夹咽、系目
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公孙
大包
长强
丰隆#
大钟
- 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的经脉是()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足太阴脾经循行有()关元位于()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上下对应关系#
前后对应关系
左右交叉关系
表里络属关系
范围
- 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天灸又称为()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化脓灸
发泡灸#
直接灸
实按灸
间隔灸
- 撰写《针灸聚英》的作者是()中极位于()徐凤
何若愚
窦默
李梃
高武#脐下4寸#
脐下3寸
脐下2寸
脐下1.5寸
脐下1寸
- 著《针灸大全》的作者是()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络穴共有()八会穴共有()腧穴的分类可分为()下列耳穴中分布于耳甲腔的耳穴为()徐凤#
何若愚
窦默
李梃
高武章门
日月
石门
关元
俞府#12个
15个#
16个
- 列出了361个经穴的著作是()肺的募穴是()《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是()《针灸逢源》#
《针灸问对》
《针灸甲乙经》
《外台秘要》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中府#
天府
关元
列缺
养老提出了十二经皆有动脉#
阐述了
- 确定了349个腧穴的著作是()下列穴位中,应开口取穴的有()《针灸逢源》
《针灸问对》
《针灸甲乙经》#
《外台秘要》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耳门#
听宫#
听会#
上关
下关
- 东汉张仲景撰著的著作是()八会穴首载于()拔罐时若需留罐,其留罐的时间一般为()合谷穴可以治疗()《伤寒论》#
《曹氏灸经》
《肘后备急方》
《备急千金要方》
《外台秘要》《黄帝内经》
《难经》#
《针灸甲乙
- 唐代孙思邈撰著的著作是()十宣位于手10指尖端,所距0.1寸处的是()列出了361个经穴的著作是()风府位于()耳穴治疗疾病时的常用选穴原则为()《伤寒论》
《曹氏灸经》
《肘后备急方》
《备急千金要方》#
《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