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艾灸可分为艾炷灸、艾卷灸、()()。络穴共有()百会位于()不能进行穴位注射的部位包括()温针灸;温灸器灸12个
15个#
16个
18个
20个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
后发际正中
- 狭义的刺法量学要素主要包括手法操作的()和()两大要素。足厥阴肝经联络器官()循行至肩的经脉有()强度;时间循喉咙,夹舌本
入下齿中,夹口、鼻
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夹咽、系目
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足少阳胆
- 特定穴中,足临泣是()穴,还是()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医籍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是()属于特定穴的是()常用的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指()电针有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主要表
- 刺法,古称();灸法,古称()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督脉为()砭制;灸炳上下对应关系#
前后对应关系
左右交叉关系
表里络属关系
范围和规律阴脉之海
阳脉之海#
十二经之海
气海
水谷之海
- 足厥阴肝经的体表循行线起于()穴,止于()穴。撰写《针灸聚英》的作者是()太阳头痛表现为()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分寸是()大敦;期门徐凤
何若愚
窦默
李梃
高武#前额痛
巅顶痛
左侧头痛
后头痛#
右侧头痛12
- 八会穴中的脏会是()。肝的募穴是()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属于特定穴的是()章门;期门14寸
15寸
12寸#
9寸
13寸五输穴#
奇穴
阿是穴
八会穴#
交会穴#
- 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线起于()穴,止于()穴。中极位于()瞳子髎;足窍阴脐下4寸#
脐下3寸
脐下2寸
脐下1.5寸
脐下1寸
- 足少阴胆经的原穴是(),位于()牙痛取"大肠"的选穴原则是()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丘墟;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按相应部位取穴
按临床经验取穴
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按经络辨证取穴#
按脏腑辨证取穴16寸
- 八会穴中的髓会是(),位于()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哪几方面内容()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阴阳、五行、脏腑
五行、手足、阴阳
手足、阴阳、五行
脏腑、阴阳、手足#
手足、脏腑、五行
- 临床针刺常用的进针角度有直刺()()中极位于()斜刺;横刺脐下4寸#
脐下3寸
脐下2寸
脐下1.5寸
脐下1寸
- 大敦位于(),太冲位于()两前额发角之间的分寸是()手阳明大肠经联络的器官有()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中12寸
8寸
9寸#
5寸
13寸耳
口#
鼻#
上齿
下齿#
- 环跳位于()与()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股骨大转子高点;骶管裂孔
- 在特定穴中,公孙既是(),又是()络穴;八脉交会穴
- 特定穴中,阳陵泉既是合穴,又是()穴,还是()穴。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拔罐时若需留罐,其留罐的时间一般为()确定了349个腧穴的著作是()胸中是()下合;八会8寸#
6寸
12寸
9寸
10寸5~10分钟
10~15分钟#
- 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的穴位是(),归属()经。拔罐时若需留罐,其留罐的时间一般为()针刺基本手法有()与躯体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多分布在()光明;足少阳胆经5~10分钟
10~15分钟#
15~20分钟
20-25分钟
25~30
- 内关穴既是()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哪几方面内容()络;阴维脉阴阳、五行、脏腑
五行、手足、阴阳
手足、阴阳、五行
脏腑、阴阳、手足#
手足、脏腑、五行
- 归来位于脐中下()寸,前正中线旁开()寸。胆的下合穴位于()太渊属性为()中极位于()4;2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阳明大肠经募穴
合穴
郄穴
经穴
原穴#脐下4寸#
脐下3寸
脐下2寸
- 手太阴肺经属于(),联络()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孔最属性为()火罐种类有()皮肤针的叩刺部位包括()肺;大肠上下对应关系#
前后对应关系
左右交叉关系
表里络属关系
范围和规律募穴
合穴
郄穴#
经穴
原
- 足三里下3寸是(),下6寸是()足太阴脾经循行有()与经脉循行有关的头痛是()上巨虚;下巨虚"入肺中,循喉咙"
"循咽,下膈,抵胃"
"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上膈,夹咽"#
"上夹咽,系目系"前额头痛#
头重隐痛
两侧头痛#
-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联络()针刺基本手法有()大肠;肺提插法#
仰卧法
捻转法#
震颤法
迎随法
- 曲泽是()经的合穴,位于()督脉的络穴是()撰写《针灸聚英》的作者是()手太阴肺经的合穴是()心包;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长强#
会阴
百会
命门
腰俞徐凤
何若愚
窦默
李梃
高武#尺泽#
曲池
商阳
少商
合谷
- 大肠的募穴是(),位于()天枢;脐中旁开2寸
- 足阳明胃经在胸部分布于前正中线旁开()寸,在腹部分布于前正中线旁开()寸。针灸学术的理论核心是()鱼腰位于()十宣位于手10指尖端,所距0.1寸处的是()手太阴肺经的合穴是()大肠的下合穴是()入齿的经脉是
- 天池位于()肋间隙,归属()经。大肠的下合穴是()中脘位于()第4;手厥阴心包上巨虚#
下巨虚
足三里
至阳
温溜脐上3寸
脐上4寸#
脐上5寸
脐上6寸
脐上7寸
- 间使位于腕横纹上3寸,()与()之间。督脉的络穴是()东汉张仲景撰著的著作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是()循行至肩的经脉有()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长强#
会阴
百会
命门
腰俞《伤寒论》#
《曹氏灸经》
《肘后
-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穴,止于()穴。下列穴位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关冲;丝竹空列缺#
飞扬
偏历
外关#
公孙#
- 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是(),终止穴是()隐白;大包
- 阳陵泉位于(),归属()经。针灸学术的理论核心是()《黄帝内经》中所载的经穴名约为()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中;足少阳胆腧穴学
经络学#
刺法灸法学
实验针灸学
针灸治疗学365个
354个
359个
160个#
361个
- 肩井在()与()端连线的中点。骨度分寸为9寸的是()大椎;肩峰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耳后两乳突之间#
腋前、后横纹头至肘横纹#
两乳头之间
前两额发角之间#
- 日月是()的募穴,位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下列穴位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胆;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皇甫谧
滑伯仁
杨继洲
王惟一#
高武列缺#
飞扬
偏历
外关#
公孙#
- 由于十二经别有()于表里之间的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联系。使用电针时,当电针器的输出电压在40V以上时,其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至阳位于()留针后行针提插、捻转,出
- 孔最在腕横纹上(),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下列腧穴可以直刺、深刺的是()腧穴的分类可分为()7寸;郄缺盆
膻中
条口#
中封
期门交会穴
经穴#
奇穴#
特定穴
阿是穴#
- 《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头项寻列缺,()。"胃的募穴是()不能进行穴位注射的部位包括()腰背委中求;面口合谷收大横
中脘#
梁门
天枢
中极各关节腔内#
脊髓腔内#
血管内#
神经干部位#
胸膜腔内#
- 体表解剖标志分为()和()两种。著《针灸大全》的作者是()成书于明代的医籍为()电针法中兴奋作用为主的波形是()固定标志;活动标志徐凤#
何若愚
窦默
李梃
高武《黄帝内经》
《难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
- 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在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在(),三焦的下合穴在()经。应用走罐法时多选择哪种罐()任脉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抽气罐
多功能
- 足太阳经根部在(),标部在()阳明头痛表现为()膀胱的募穴是()下列穴位中,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的穴位是()至阴;命门(目)前额痛#
巅顶痛
左侧头痛
后头痛
右侧头痛大横
中脘
梁门
天枢
中极#郄门
会宗#
偏历#
- 足少阴经根部在(),标部在()天灸又称为()针刺天突时,体位宜为()电针有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涌泉;廉泉(舌下)化脓灸
发泡灸#
直接灸
实按灸
间隔灸仰卧位
俯伏坐位
俯卧位
侧俯坐位
仰靠坐
- 人体的()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的施术部位。合谷穴可以治疗()腧穴;针灸头痛#
痄腮#
经闭#
鼻衄#
疝气
- 近治作用是()主治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远治作用是()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督脉为()成书于明代的医籍为()一切腧穴;十四经穴上下对应关系#
前后对应关系
左右交叉关系
表里络属关系
范
-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简便取穴法。阳明头痛表现为()既是募穴,又是八会穴的是()骨度分寸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前额痛#
巅顶痛
左侧头痛
后头痛
右侧头痛中脘#
阳陵泉
委阳
膻中#
太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