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   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指的是( )。
  • 从众

  • 解析: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社会现象。

  • [单选题]每年一到秋收季节,某中学都会以生活实践的名义组织学生收玉米,学生在地里一干就是10多天,每天工作至少10小时,非常疲惫。秋收所得的收入全部归学校,如果学生不想参加,需向学校交纳100元。以下关于学校的行为说法不妥的是( )。
  • 学校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 解析:学校行为首先违反了学生的权利,建立在违法基础上的教育,不可能是素质教育。故选择D。A选项,学校以勤工俭学的名义让学生"以劳赚钱,以钱代劳"的做法是违法的,侵犯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财产权。B选项,学校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随意停课劳动,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C选项,高强度的连续劳动对未成年的小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故选择D。

  • [多选题]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 [单选题]地理教学中使用地球仪做教具,体现了( )教学原则。
  • 直观性

  • 解析:地理教学中使用地球仪做教具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 [单选题]个体在各个时期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特征是( )。
  • 阶段性

  • 解析: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发展特点,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故选择B。A选项,顺序性,强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有顺序的发展过程。教学启示为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C选项,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D选项,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之间的差异。教育启示为因材施教。

  • [单选题]脉压是指( )。
  •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 解析: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为脉压。脉压正常值约为40毫米汞柱。

  • [单选题]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A.正确B.错误
  • 解析:知识的掌握并非一定会促进能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要快些;技能需要有练习过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比知识获得和技能形成都要晚些。同时,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 [单选题]知道某人是东北人,人们会推断出他酒量好、豪爽、幽默。这是( )效应的作用。
  • 定势

  • 解析:定势使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知道这个人是东北人,直接推断酒量好,属于定势。

  • [单选题]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体现的是( )。
  • 教学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

  • 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的观点,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而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的。因此,答案为C。

  •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