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题目:美国学者本杰明.杨认为,长征途中共产党完成了“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这种“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的主要意义在于()。

解析:美国学者认为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的转变主要在于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其他选项本身表述错误,故本题应选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增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型选择题,题目的关键信息是重本抑末,桓谭认为:“理国之道,举本业(农业),而抑末利(商贾)。”可知是主张实行重农抑商,B选项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中后期,A选项不符合史实;桓谭建议重农抑商,D选项显然与题意无关。

  • [单选题]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中英在外交文书上使用相同的形式,并非表明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内容看主要是规范中英两国在外交礼仪上的平等性.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外交礼仪上的平等性并不意味着外交权利的平等,B项错误;《南京条约》带给中国的不平等和屈辱,从本题材料不能总结出来。

  • [单选题]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 A .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 解析:题目中的材料表明,蒋介石认为五四运动是对民众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完美诠释,激起民众的国民革命热情。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一战后世界格局的安排同中国人民的合理诉求相矛盾,这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蒋介石所写内容的时间应为1919年,与抗日战争时间不符:国共合作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 [单选题]“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 [单选题]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表明()。
  • “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

  • 解析: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新宪法第31条规定”“特别行政区”等,可知这是从法律上保障了“一国两制”的实施,故B项正确。

  • [单选题]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财政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是()。
  • 方田均税法

  • 解析:本题考查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理解。青苗法主要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致受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募役法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有“分田”与“均税”两个部分,在实施过程中,清查出家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D项。

  • [单选题]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围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 解析: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确立起来了。故本题选D。

  • 推荐下载科目: 世界史题库 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题库 教学设计(综合练习)题库 中国史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的环节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题库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题库 历史教学评价的实施题库 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