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
建立弃婴弃儿救助小组 创立贫困儿童救助专项基金 社区开办婴幼儿营养及卫生保健专栏
题目:下列各项属于微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的有()。
解析:微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社会工作者直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各项服务。按照服务对象的类别可分为一般儿童社会工作和特殊儿童社会工作。一般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一般儿童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康乐等方面的服务;特殊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残障儿童、问题儿童及特殊身世儿童(孤儿、弃儿、受虐儿)提供救助、教育、医疗及机构照料、家庭补助、寄养和收养等方面的服务。DE项属于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小莹,12岁,患唇腭裂,性格内向,自卑。小莹父母想给小莹做手术,但手术周期长,费用高,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为了帮助小莹,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有()。
C.支持性服务
E.个案辅导
解析:在具体的儿童社会工作中,对特殊儿童的工作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这类服务又可以分为:①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提高儿童所处环境(通常是指其家庭)的功能,强化照料者的能力,以促进儿童的发展。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予以支持。②保护性服务,是指通过介入外部监督或者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和剥削。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侵害发生的可能,或者制止已经发生的侵害。③补充性服务。是通过专业介入对儿童境遇中存在的某些薄弱或者缺失环节,以适当的增强。④替代性服务,是通过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题中,针对小莹的情况,可以对其进行支持性服务和个案辅导。
[多选题]小强半年前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由于城乡学习条件的差距,小强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性格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愿与同学交往,还时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社会工作者小刘评估了小强的情况后,决定对小强除了进行个案辅导之外,同时在宏观层面开展相关服务。小刘可以开展的宏观服务包括()。
C.法规倡导
D.政策研究
E.家庭辅导
解析:本题中,对小强的辅导还需要家庭的帮助以及社会政策层面的介入帮助和法律的强制性要求。AB两项都属于个案辅导的内容,故选CDE。
[多选题]后期成熟阶段,小组及组员呈现出的特点包括()。
B.组员对社会工作者的依赖渐弱
C.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
E.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解析:后期成熟阶段,小组及组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小组的凝聚力大大增强;(2)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高,对社会工作者的依赖则大大减弱;(3)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4)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A.项属于工作开始阶段组员的特点;D项属于中期转折阶段组员的特点。
[单选题]()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心理分析理论
解析:心理分析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王艳专门负责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服务工作,这属于儿童社会工作中的()。
替代性服务
解析:替代性服务是通过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如对极度危险家庭监护权的剥夺,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此类服务时前期评估十分重要,另外也必须考虑到是否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的问题。
[单选题]小亮今年4岁,他每次在外面玩完回家后,妈妈都要求他先去洗手,重复多次之后,小亮每次回家不用妈妈提醒也会自己先去洗手。这符合()的原理。
古典制约
解析:行为或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模式有三种:①古典制约,涉及儿童的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例如食物的香味和父母准备晚餐韵声音,可能是引起儿童饥肠辘辘的刺激;②操作制约,是指在适当的反应出现时给予奖励的一种学习和行为反应方式;③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
[单选题]父母对小明的期望非常高,要求十分严格,规定他作息时间,从学校回来只许读书、做功课,不许出屋与小朋友一起玩。小明的父母剥夺了孩子()的需要。
社会化
解析:儿童的需要。
[单选题]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的主要实务内容有多项,其中一项是要以家庭为单位,在社区开展家庭监护评估,筛选风险家庭,在此,所要评估的内容不包括以下()。
家长工作状况
解析: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服务需要评估。
[多选题]儿童小组工作的要点包括()。
活动要安排得新颖有趣
避免空泛的道理
工作者的态度要亲切和蔼
要带给小组中的儿童一种平等的感觉
解析:儿童小组工作的要点有:活动要安排得新颖有趣、多利用示范而非口头教导和提醒来讲述活动的安排和小组规则、避免空泛的道理、工作者的态度要亲切和蔼、要带给小组中的儿童一种平等的感觉。【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儿童小组工作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