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
正确答案 :A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解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要尊重个性、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故选择A项。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 )。
正确答案 :B
民事责任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故选择B。
[单选题]"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过程离不开( )。
正确答案 :C
注意
解析: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如果对事物不加注意,就会产生"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的现象。
[单选题]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或道德推理( )。
正确答案 :C
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解析: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故选择C。A项,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B项,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也称为"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D项,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单选题]皮亚杰认为( )阶段时,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正确答案 :B
他律道德
解析:他律道德阶段(5~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故选择B。A选项,前道德阶段(0~5岁):又称无律阶段。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儿童在游戏中虽然能意识到游戏规则的存在,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游戏规则是在他游戏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动准则,所以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其中,2~5岁称之为自我中心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C选项,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D选项,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