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题目: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解析: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通过()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单选题]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单选题]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麦克费尔
解析:德育的体谅模式为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所创。
[单选题]“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
陶冶教育法
解析: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的是陶冶教育法.其他三项均不合题意。
[单选题]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惩罚服从取向
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其中,处于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的人表现为避免惩罚和服从权威,题干中小辉害怕教师的批评是典型的避免惩罚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