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145
题目:22,35,56,90,( ),234
解析:此数列的规律为,前面相邻两项之和减去1得到下一项,22+35-1=56,35+56-1=90,90+56-1=145,故选择D选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的教学原则是( )。
循序渐进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记》的理解及教学原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指的是(如果不按教学规律逐渐推进)凌乱施教,等到发现了问题时再弥补就来不及了。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故选择B。A项,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C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出自<论语》一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的是孔子一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西方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的是苏格拉底一一"产婆术"。
[单选题]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 )较高。
信度
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如果一个测验在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可靠结果,那么这个测验的信度就较高;否则,信度则较低。难度是指测验的难易程度。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单选题]在概念教学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其本质特征的是( )。
变式
解析: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在学生对概念的关键特征有了基本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变式来帮助学习者辨明概念的无关特征,更精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通过变式,学习者可以看到概念应用情境的各种变化,促进对概念的灵活应用。
[单选题]学生已经有了"鸟"的观念,再学习"百灵鸟"这种动物。这种学习是( )。
下位学习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新学习的内容"百灵鸟"是概况程度较低的新概念,原有的"鸟"的观念是概括程度较高的概念,故这种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单选题]三年级的学生小辉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与情感易交换,则他的气质类型最可能属于( )。
多血质
解析: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单选题]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选择整个表格,执行“表格”菜单中的“删除行”命令,对其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
整个表格被删除
解析:选择整个表格,执行“表格”菜单中的“删除行”命令会令整个表格被删除。故本题选B。
[单选题]中学生小艾上学前总是反复检查书包,如果不检查,他就难受,明知该带的文具都带了,就是控制不住。他的问题是( )。
强迫症
解析: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题干中小艾上学前总是反复检查书包,如果不检查,他就难受,这是强迫行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