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研究能力
题目: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
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较高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方面。故选择B。A项,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集体生活、与周围人保持协调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心理条件。C项,组织管理能力指教师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和要有引导学生的能力。D项,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什么东西),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i5,就形成执行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小薇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陈老师给她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呢?"关于陈老师的作法,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陈老师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解析: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制度,强调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老师只采用了评语的评价方式,这是定性的评价,没有具体的分值,所以选择D。
[单选题]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诗圣"、"诗鬼"的唐代诗人是( )。
李白、杜甫、李贺
解析: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被称为"诗仙"。很多作品选入语文课文,代表作《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进酒》("将进酒,君莫愁")、《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由于关心人间疾苦,被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贺:唐代诗人,题材多体现鬼神,被称为"诗鬼"。代表作品:《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白居易:唐代诗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发起了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写诗投入犹如发魔怔,称为"诗魔"和"诗王"。代表作品:《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卖炭翁》、《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钱唐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观刈麦》等。故选择B。
[单选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历史事件是( )。
偷袭珍珠港
解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正式参战,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此时世界大国,世界各个大洲均已爆发战争,因此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故选择C。A选项,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西线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B选项,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D选项,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爆发大规模会战,最终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标志着苏军转守为攻。
[单选题]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课程标准
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故选择C。A选项,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B选项,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组成部分。D选项,课程内容中,没有课程说明的概念,排除。课程内容,除了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还有教材。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教案、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单选题]儿童在知道"芹菜""萝卜"和"土豆"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上位学习
解析: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一一新知识更抽象概括。儿童原有概念是芹菜,土豆这,新概念是蔬菜,新概念比旧概念更加概括,属于上位学习,故选择A。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旧知识更抽象概括。并列组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指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一一新旧知识抽象概括水平相似。如,学习先学习长度,在学习宽度等。
[单选题]在学习游戏中,特别是在可产生明显结果的活动中,很专注、很努力,极力取得最好的结果,这是幼儿( )。
成就感强的表现
解析:成就感是指愿望与现实达到平衡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题干中幼儿在可产生明显结果的游戏中专注、努力想取得好结果就是期待成功、成就感强的表现。
[单选题]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适合的是( )。
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使用数量词最精妙的句子是: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描写,充分表现了当时西湖幽静深远、令游人孤清忘俗的意境。A选项,"一曲新词酒一杯"出自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杯》,意思是,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此句化用自白居易《长安道》诗句:"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曲酒一杯"。一曲,即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即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即一杯酒。全句并无数字的对比,不符合题干要求;B选项,"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对比强烈,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则众多,高达"万仞"。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符合题干要求;C选项,"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意思是,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之意。全句并无数字的对比,不符合题干要求;D选项,"夜来城外一尺雪"出自白居易《卖炭翁》,意思是,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全句并无数字的对比,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择D。
[单选题]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
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题干中周老师过分注重文化成绩的考核而忽视了课外活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作用,其观点不符合素质教育观。故本题选C。考点点拨: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是历年必考考点。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还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然后审清题意,细致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