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长春新碱(vincristine)、广泛性、环孢菌素(cyclosporine)、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cytic leukemia)、遗传基因(genetic gene)、体重减轻(weight loss)、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大细胞性(large cell)
[单选题]患者,男,19岁。寒战、高热3天,伴鼻出血和口腔黏膜溃疡。血象:RBC3.4×101211,Hb100g/L,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15,淋巴细胞0.85,血小板12×109/L,网织红细胞0.001,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重度低下,粒、红、巨核三系减少,非造血细胞占0.85。此患者治疗首选()。
A. 抗生素
B. 抗生素+激素
C. 抗生素+雄性激素+G-CSF
D. 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泼尼松)
E. 支持及对症治疗+环孢菌素(环孢素)+G-CSF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慢性失血后贫血为()。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大细胞性(large cell)贫血
C.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 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E. 大细胞性(large cell)低色素性贫血
[单选题]患者,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 血小板生成减少
B. 血小板成熟障碍
C. 血小板释放减少
D. 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
E. 脾脏破坏血小板
[单选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
B. 干细胞存在内在缺陷
C. 造血微环境存在缺陷
D. 遗传性疾病
E. 干细胞损伤
[单选题]患者,男,60岁。近期发现右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处有一个无痛性、逐渐增大的淋巴结,约1.0cm×1.5cm大小,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尚可,无压痛。伴盗汗,无发热、无消瘦。血象及骨髓象均正常。
A. E
[单选题]患者,男,20岁。因"反复发热1周,牙龈出血2天"入院。查体:体温40℃,胸骨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触及。血象: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43.0×109/L,血小板38×109/L;骨髓象检查后考虑为急性白血病。
A. D
[单选题]男性,63岁,因"腰痛伴乏力2月余"就诊。查体:全身发现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化验:血常规Hb85g/L,WBC7.2×109/L,Plt110×109/L。ESR120MM/H,骨髓浆细胞50%,血清蛋白电流可见M带,X线检查见L3及L4椎体压缩性骨折。
A. E
[单选题]出血性疾病的后天因素不包括()。
A. 放射线
B. 苯
C. 病毒
D. 寄生虫
E. 遗传基因(genetic gene)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积分明显减低常见于()。
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D.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 类白血病反应
[单选题]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病变累及两侧颈部淋巴结,无发热、消瘦及盗汗等全身症状,骨髓涂片找到R-S细胞,该患者临床分期为()。
A. ⅡA
B. ⅡB
C. ⅢA
D. ⅣA
E. ⅣB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oel3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