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粮食产量(grain yield)、企业改革(enterprise reform)、《人民日报》(the people ' s daily)、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观和方法论(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热量资源变化(heat resource change)、眼前利益(immediate interests)、粮食作物种植(plant of grain crops)、科学依据。
[单选题]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态、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2005年5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多头管理,个别部门为了眼前利益(immediate interests),竭泽而渔,非法捕捞,当地群众在湿地过度放牧,造成了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急剧减少,湿地濒危。上述事实说明()。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 人类的活动是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单选题]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单选题]随着灰霾天气频繁来袭,PM2.5逐渐进入公众视线。PM2.5代表的是可进入呼吸系统深处的更细小的颗粒物,更能反映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提出PM2.5的指导值后.有多个国家先后制定了PM2.5空气质量标准并开展测量。这表明()。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能动性③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人们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客观需要
A. ①③
B. ①⑧
C. ②③
D. ②④
[单选题]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A. 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 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 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单选题]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单选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heat resource change)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plant of grain crops)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l5jo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