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传统节日(traditional festival)、社会基础(social basis)、基本规律(basic law)、教育事业(educational cause)、内部矛盾(internal contradiction)、历史时期(historical period)、司马相如、前所未有(unprecedented)、发展速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对"热爱学生"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B. 热爱学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C. 热爱学生就是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馈赠
D. 尊重家长也是热爱学生的表现之一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既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又是我国四大祭祖节日的是( )。
A. 春节
B. 重阳
C. 除夕
D. 清明
[多选题]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
A.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干预
B. 初级义务教育的实施
C. 教育的世俗化
D. 重视教育的立法
[单选题]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单选题]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 泰勒
B. 罗杰斯
C. 卢布斯
D. 布鲁纳
[多选题]课程设计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课程设计的基础通常包括( )。
A. 社会基础
B. 学生基础
C. 知识增长的影响
D. 生产力的影响
[单选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 巩固与保持知识
B.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单选题]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现场教学
B. 复式教学
C. 课外教学
D. 课堂教学
[多选题]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A.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它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其基本规律包含四个方面:(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多选题]材料:
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unprecedented)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线。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问题:
(1)文章认为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人伦之有周孔"在文中的意义。(10分)
A. 【参考答案】
(1)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但开始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
(2)"人伦之有周孔"表明周公、孔子在建立人伦方面有创始意义,贡献突出,具有很高的地位;而曹植的造词炼句在"文的自觉"方面有创始意义,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用"人伦之有周孔"来比曹植的文学贡献,表达了对曹植的"文的自觉"的肯定和高度赞扬。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jwok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