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下列选项中,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20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解决问题(solving problems)、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长篇小说(novel)、《四世同堂》(the yellow storm)、《资治通鉴》(general appraisements taking as managem ...)、《孙子兵法》(the art of war)、遵守规则(obey rules)、法制观念、仔细观察(careful observation)、《龙须沟》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 《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B.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
    C. 《太公兵法》--不朽的战争艺术
    D. 《骆驼祥子》--旧时代的葬歌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段落标记中,保存着( )。
  • A. 紧挨段落标记的字符的格式信息
    B. 段落标记所在行的格式信息
    C. 段落标记所在段落的格式信息
    D. 全文档的格式信息

  • [多选题]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10分)
  • A. 备课就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1分)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5分)同时要写好三种计划包括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4分)

  • [单选题]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孟子。( )A.正确B.错误
  • A. B

  • [单选题]问题解决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A.正确B.错误
  • A. A

  • [单选题]在概念教学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其本质特征的是( )。
  • A. 变式
    B. 比较
    C. 概括
    D. 抽象

  • [单选题]学生先学习了苹果、香蕉的概念,再来学习水果的概念,这属于( )。
  •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命题学习

  • [单选题]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是错误的。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就会变得很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则(obey rules)。儿童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
  • A.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 好孩子定向阶段
    C. 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D. 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 [多选题]"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简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教学原则的内涵;(3分)(2)初中数学教学中"负负得正"运算法则引入的方式有哪些?请写出至少两种;(6分)(3)在初中"负负得正"运算法则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6分)
  • A. 【参考答案】 (1)数学的严谨性,是指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确性,即逻辑的严格性和结论的确定性。量力性是指学生的可接受性。这一原则,说明教学中的数学知识的逻辑严谨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相适应的关系。理沦知识的严谨程度要适合学生的一般知识结构与智力发展水平,随着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强理论的严谨程度;反过来,又要通过恰当的理论严谨性逐渐促进学生的接受能力。 显然,这一原则是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逐步形成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等心理因素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这种心理发展的渐变性决定了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数学理论的研究达到完全严密的程度,而应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提出不同的严谨性要求。即数学教学的严谨性是相对的。 (2)测量模型:某气象站测得海拔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摄氏度,观察地的气温是0摄氏度,问在观察地点以下3千米的地方,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我们规定,气温升高为正,气温下降为负,观察地点以上为正,观察地点以下为负,易得出问题算式(-6)×(-3)=18。 寻找模式法:由正数与负数,负数与零相乘的法则,可以得出下列式子: (-4)×(+3)=-12; (-4)×(+2)=-8; (-4)×(+1)=-4; (-4)×(0)=0; (-4)×(-1)=?; (-4)×(-2)=?; (-4)×(-3)=?。 仔细观察(careful observation)可以发现,从上到下,被乘数是不变的,乘数每减少1,积就增加4,因此,0增加4得到4,然后是8和12,所以(-4)×(一1)=4;(-4)×(-2)=8;(-4)×(-3)=12;从而引出"负负得正"运算法则。 (3)在初中"负负得正"运算法则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人手,设法安排学生逐步适应的过程与机会,从正数乘以负数积为负数人手,从上到下,被乘数是不变的,乘数每减少l,积就增加一个数4。然后再利用一些数学模型解析"负负得正"运算法则,达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8rgezg.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