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阅读某教师《海底两万里》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文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15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阅读某教师《海底两万里》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文"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初中教师资格频道。

  • [单选题]阅读某教师《海底两万里》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文学名著阅读,其核心当然在于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对情节的了解和把握,就无法明确整部作品的脉络和主线,自然也就不能对整部作品的主题、情感做出深刻的理解。初二年级的学生,缺乏阅读的自觉性,而且也缺乏阅读的技巧方法,只是粗略阅读,图个表层"意思"。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就往往不会主动深入地探索文本、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读完一本名著不容易,读懂一本名著就更难了。因此,在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中,老师一定要发挥自身指导作用。   在我原先的设计中,学生每天要阅读《海底两万里》中的两节内容,并对各节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名著基本的情节。而在后续的设计中,我发现仅这样做并不能促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入理解。受其他老师启发,我安排学生在周末选择作品中最打动自己的三个情节来配画,并说明理由。   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配画的教学设计是为了有效地梳理全书情节
    B. 学生每天的文学名著阅读量必须有统一的要求
    C. 名著阅读导读作业可以既有限定性,又有选择性
    D. 没有教师的指导,初中生就无法读完一本名著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 A. 前习俗水平
    B. 后习俗水平
    C. 准习俗水平
    D. 习俗水平

  • [单选题]裘先生十一期间由于店铺生意太忙,招取了利用假期出门打工的17岁的小康工作,小康非常开心,虽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但薪资待遇非常优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康年龄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招用标准
    B. 裘先生对小康长时高薪的做法完全符合商业规则
    C. 小康假期外出打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裘先生的行为并未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多选题]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 A.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 [单选题]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 [单选题]我国近代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
  • A. 京师大学堂的出现
    B. 学堂的出现
    C. 废科举、兴学校
    D. 壬寅学制的颁布

  • [单选题]我们熟悉的某位身材高大的人,不会因为他站得远,看上去矮小,就把他知觉为一位身材矮小的人。这是知觉的( )。
  • A. 意义性
    B. 整体性
    C. 恒常性
    D. 选择性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7y1.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