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正火时,钢件加热温度应在()+30~50℃范围内。低合金结构钢的合金元素总量一般是()。套管式烧嘴所需要的煤气压力和空气压力一般为()。在固态下,合金组员中如能相互溶解而形成均匀的固相,这类相成为().Ac3(Acc
- 中温回火温度()℃。在过冷奥氏体转变图中,与珠光体转变开始线相切的那个冷却速度叫做()速度。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种固相的转变,称为()()的碳大部或全部以团絮状石墨存在250~500最高冷却
- 晶体中能够发生滑移的晶向称为()。灰口铸铁中的石墨越多,越大,铸铁的抗拉强度()表面强化工件通常采用()()是电工硅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具有面心立方的金属有()个滑移系滑移方向越低#
越高
不变低温回火#
中温
- 再结晶后的金属,一般都得到细小而均匀的()晶粒。对将要进行离子氯化的工件,入炉前工件()等轴允许有少量锈,但应无油
干净无锈,无油#
允许有少量铁锈和油污
允许有少量油污,但不得有铁锈
- 在热处理工艺中,常采用等温冷却和()两种冷却方式。分辨本领是指成像物体上能分辨出来的两个物点间的()连续冷却最大距离
最小距离#
距离
- 溶解于固溶体中的氢,是造成钢中出现()缺陷的主要危险。气体渗碳过程中,随时观察排气管火焰的颜色和长度来判断炉内工作状况,正常情况时火焰状态应是()完全退火是将亚共析钢加热到()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
- 为使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于GP30-CR11和GP60-CR11高频设备I阳/I栅的比值应保持在();对于GP100-C2高频设备应保持在5~8。不完全退火是把钢加热到()以上20℃-30℃,使珠光体转变成为奥氏体钢的牌号中化学元素采用
- 淬火冷却时热应力与()的集中或叠加,是引起变形的主要因素。在过冷奥氏体转变图中,与珠光体转变开始线相切的那个冷却速度叫做()速度。通过炉膛的传导传热可当作()传导传热来分析和计算。随着钢中渗碳体分散程度
- 奥氏体中随含碳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增大,至碳含量为1.2%时,随含碳量的增加,晶粒长大速度()。有焰燃烧时要求空气过剩系数()。减小n=1.15~1.25#
n=1.05~1.10
n=1.3~1.4
- 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温差越大,则热应力增大,同时变形()。加大
- 奥氏体晶粒的实际尺寸决定于本质晶粒度及()。DQ117G-35中,G代表的含义是()。一般钢中含磷量应控制在()范围内。纯钛呈()色所谓()是在工件需要加热的部位涂上一层对光束有高吸收能力的薄膜涂料奥氏体晶粒长
- 珠光体转变温度越低,珠光体生核速度比长大速度增加得越快,所形成的珠光体晶粒越()。DQ120-27中,Q代表的含义是()。低温回火后所得的组织为()()只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工件钢的共析转变、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新相
- 量具钢的使用组织为()金属预先的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下贝氏体在显微镜下所呈现出的形态是()钢的()是不改变零件的化学成分,而只通过强化手段改变表面层组织状态的热处理方式。钢中()含量很高时,在室
- 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实际结晶温度每个炉台都有()个炉台风机.在固态下,合金组员中如能相互溶解而形成均匀的固相,这类相成为().小于
大于#
没有关系2
3
1#
0固溶体#
渗碳体
屈氏体
珠光体
- 与铁素体相比,珠光体的力学性能特点是()锻造形成的流线,沿流线方向的性能是()。强度较高,塑性较差#
强度较高,塑性较好
强度较低,塑性较差最低
最高#
两者都不是
- 退火前在临界点以下较长时间保温,并不发生()重结晶过程,但是却可以改变显微组织结构的状态。下列哪项因素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下列哪种硬度的试验方法不是压入法()飞机框架对()有较高的要求铁碳合金的主旨
- 回火后韧性降低的现象叫()。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塑性变形而强化,这是因为冷加工塑性变形的结果导致了()。罩式炉所用保护气体氢气的露点要求达到()通常将马氏体占()的地方定位淬硬层的边界具有面心立方的金属有
- 均匀化退火的目的在于消除有害的(),改善某些可以溶入固溶体的夹杂物的状态,从而使钢的组织与性能趋于均一。在罩退退火过程中,氢气的露点为().偏析-20℃
-50℃#
70℃
-10℃
- 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钢材中的成分偏析通常是由()工序造成的金属化合物铸造#
锻造
拉拔
- 根据载荷作用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静载荷、冲击载荷和()等三种。在钢中加入()元素不可以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高合金钢的含金元素总量为().疲劳载荷钒
钛
钼#
铌≤5%
>10%#
5~10%
1~3%
- 钢中的锰可溶于()形成固溶体和合金渗碳体。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决定于结晶时生核的多少和长大速度,当()时则晶粒愈细。维氏硬度试验的压头是()时效温度过高,强化效果反而较差的原因是在于()。铁素体和渗碳
-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在()温度范围发生马氏体转变。消除冷加工硬化现象的再结晶退火,是一种()。一般碳素钢的最高加热温度比铁碳相图中固相线低()以以防止过烧。在国际投资环境因素的稳定性分析中,人为因
- 含碳量较低的马氏体,为一束相互平行的细条状,称为()在过共析钢中随碳含量的增加,()钢的回火应安排在()进行片状马氏体
针状马氏体
板条马氏体#光体转变加速,3曲线右移
光体转变加速,3线左移#
光体转变减慢,3线
- 生产取向硅钢片时,最终高温退火的目的是()。亚共析钢在通常加热速度下,先析出的铁素体总是最后溶解,这是因为()。St12冷轧成品检验的力学性能为()性能在合金中,凡化学成分和晶格构造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
- 下列哪种硬度的试验方法不是压入法()洛氏硬度
维氏硬度
肖氏硬度#
布氏硬度
- 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等。渗碳时进入扩散阶段要()煤油滴入量让零件表面的碳向表层扩散,表面碳浓度适当降低,渗碳层增加,最后回到所需表面含碳量和所要求渗碳深度。力学性能增加
减少#
不
- 金属晶体滑移后()处于新的稳定平衡位置。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在()温度范围发生珠光体转变。套管式烧嘴,煤油由()喷出。罩式炉退火过程中第一次安全吹扫在()时进行St12冷轧成品检验的力学性能为()性能
- 钨、钼、钒是难熔金属,可以用来制造()零件。当钢中含磷量偏高时,就有可能在原奥氏体晶界位置或铁素体晶界处出现复磷区域,这是造成钢在常温或低温时出现脆性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称为钢的()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必须
- Q275中275代表()数值275N/mm2。DQ117G-35中,G代表的含义是()。一般钢中含磷量应控制在()范围内。炉内的温度以()最高。3曲线右移使临界冷却速度()锻后冷却速度快慢或中间停留时,将使锻后晶粒变()。屈服点
- 亚共析钢因冷却速度特别慢,则造成淬火很不充分,其组织将是()。退化加热过程中炉台气氛实际温度较设定温度允许波动()℃当含碳量相同时,板条马氏体的强度()片状马氏体,且碳含量越高,差别越明显()的碳大部或全部
- 使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的淬火工艺称为()等温淬火。3曲线右移使临界冷却速度()贝氏体减小#
增大
不变
- 罩式炉装炉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表征金属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所谓()是在工件需要加热的部位涂上一层对光束有高吸收能力的薄膜涂料3曲线右移使淬透性()根据导轨的形状、尺寸及质量等要求,最好的热
- 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当含碳量相同时,板条马氏体的强度()片状马氏体,且碳含量越高,差别越明显在亚共析钢中随碳含量的增加()钢的牌号中化学元素采用汉字或()元素符号来表示.弹性变形
塑性变
- 材料的屈服应力越高,则允许的工作应力()。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在()温度范围发生珠光体转变。绝对压力与表压力之间相差()个大气压力。()只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工件金属在固态温度下随温度的变化由一种晶格
- 提高钢的淬透性的一组元素是()。罩式炉装炉系数的计算公式为()。钼、锰、硼、钴
硅、铝、铬、钴
钼、锰、镍、硼#装炉系数=实际装炉量/设计最大装炉量#
装炉系数=实际装炉量/平均装炉量
装炉系数=平均装炉量/
- 由奥氏体状态冷却时,形成片状还是粒状珠光体主要决定于奥氏体的()一般用提高浇注温度和提高含()量的方法改善铸钢的流动性铁碳相图中的E3F特性线表示()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轧钢的方法按轧制温度不同可分为(
- 重质高铝砖的最高使用温度为()1100
1200
1400
1600-1700#
- 淬火钢可以选择()试验方法测定硬度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应变强化()热量从一物体传向另一物体或由一物体的某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的过程称为()HRA
HRB
HRC#
HBS冷拉
冷拔
喷丸
调质#对流
辐射
传热#
- 罩式炉主要用于()及钢板、棒材、管材的热处理。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决定于结晶时生核的多少和长大速度,当()时则晶粒愈细。普通灰铸铁进行高温软化退火时,装炉的温度在()条件下进行。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属于
- 套管式烧嘴,煤油由()喷出。中心管#
外层套管
单独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