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大于25mm的煤样,未经破碎不允许缩分。进入工作岗位时,必须提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凉鞋上岗。分析煤样装入瓶中,不应超过瓶容积的()煤中能产生热量的成分是()正确#
错误A、盘起
B、拖鞋#
C、
- 保存煤样的房间应有热源,以防氧化。煤中全水分测定结果应保留的位数是()准确度合格的前提是()正确#
错误小数点后2位;
小数点后1位;#
只保留整数位A.精密度不一定合格;
B.精密度合格;#
C.与精密度无关
- 限下率:筛上产品中粒度大于规定粒度下限部分的质量分数。制样室铺设的铁板厚度为()。煤样制备到粒度小于3mm时,其最少留样量不得低于()公斤。重液相对密度1.35,对应氯化锌水溶液浓度为()正确#
错误A、1mm
B、3
- 在煤泥水流中采样时,每小份试样的体积不得少于2L。遇有打棚栏和无风的巷道或()时,不许进入工作。气瓶失火要立即使用灭火设施,扑救时注意不要站在钢瓶()部位。每次破碎、缩分前后,机器和()都要清扫干净。下述误
- 采取子样时,如采样点位上有粒度大于150mm的大块物料(煤或矸石),可不将其采入子样中。煤样装瓶量不能超过瓶容积的()。我国标准规定以()t作为一个基本采样单元。原煤若粒度大于150mm的煤块(包括矸石)含量超过
- 基本采样单元式划分采样单元的最小煤量,对各批量的煤以1000t为1采样单元。分析煤样留样量为()正确#
错误A.100g;#
B.50g;
C.200g;
D.500g
- 煤粒中大于80mm的矸石的质量分数称之含矸率。对大批量煤(如大流量煤流和轮船载煤)以()吨为一基本单元。一批原煤进行无次数(其实是大量的有限次数代替无数)采样所得到的测定值(干基灰分)的平均值为()%。已
- 全水分等于内水和外水之和,计算时将内水和外水相加即可得到全水分。一列火车装了某一煤矿生产的原煤、洗煤、精煤各4节车皮,还装了另一煤矿生产的原煤及洗煤各6节车皮,那么这批煤应划分的采样单元数为()个。在偏僻
- 使用二分器缩分煤样,缩分前不需要混合。在经过车辆运输后采样时,应挖坑至()采样。含矸率精密度为±()%。进入工作岗位时,必须提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长发罩在()。我国规定的生产场所空气中煤尘最允许浓度为()
- 随变质程度的加深,煤的水分逐渐降低。密封式振动粉碎机可以一次将100g煤样直接磨细到()mm以下。正确#
错误A、0.1
B、0.2#
C、1
D、2
- 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全部子样合并成的煤样叫做总样。标称最大粒度为25mm的一般煤样总样、全水分总样/缩分后总样规定:全水分煤样最小质量是()Kg。正确#
错误A、6
B、8#
C、10
D、12
- 存查煤样应尽可能的少缩分,应尽量多破碎。当对一种容易氧化的煤样进行空气时,不应在高于()温度下干燥火车上装180t原煤应采子样数为()1兆帕(MPa)等于()采集测定全水分的煤样,在煤流中采样时,1000t原煤应采子
- 全水分煤样最好用机械方法从共用煤样中分取,当水分过大而又不可能对整个煤样进行空气干燥,可用人工方法分取。矿井采样具体实施步骤规定:在主要巷道的掘进工作面上,每前进()m至少采取一煤层煤样。密封振动磨启动前
- 商品煤存查煤样,从报出结果之日起一般应保存2个月,以备复查,单位质量的式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终态产物为25℃下的二氧化碳,过量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硫、液态的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煤炭分类
- 随变质程度的加深,煤的挥发分逐渐降低。煤样缩分一般应使用()。正确#
错误A、二分器法#
B、棋盘法
C、堆锥法
D、条带截取法
- 原煤、筛选煤以干基灰分和干基全硫作为质量评定指标。二分器缩分煤样,其精密度与堆锥四分法相比()。某些需要长久保存的细粒度煤样,也可以放在已煮沸并冷却了的蒸馏水中,蒸馏水的水面应高出煤样()cm,并在容器上加
-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的大小,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的内表面积,它与煤的结构、煤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是产生制样误差的最重要的环节。电热板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浮沉实验中捞取浮物,捞取深度不得超过()。钢瓶
- 低阶煤在空气中加热干燥时易受氧化而使质量增加,是水分测定值偏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所以要在通氮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正确#
错误
- 煤层煤样的一种,是按规定从煤和夹矸的每一自然分层中分别采取的试样()。用户对煤质有疑义,需要采样时必须剥去()米后进行。()是指与筛上物累计质量面分率最接近(但不大于)5%的筛子相应的筛孔尺。煤的均匀性与
- 煤中矿物质是煤中水分以外的有机物的总称。标称最大粒度为50mm初级子样最小质量为()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总样所代表的煤量,一批煤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采样单元是()。火车上装180t原煤应采子样数为()正确#
错误1.5kg
- 储存煤样的房间不应有热源,不受强光照射,无任何化学药品。空气干燥是将煤样铺成均匀的薄层,煤层厚度不能超过煤样标称最大粒度的()倍。煤堆上采样时,在采样点应下挖()正确#
错误A、1.5#
B、2.5
C、3.5
D、4.5A.0
- 按规定在采掘工作面、探巷或坑道中由一个煤层采取的煤样叫()。制样室应为水泥地面,堆掺缩分区还需要在水泥地面上铺以厚度()以上的钢板。按规定从煤和夹肝的每一自然分层中分别采取的试样为()。煤样的代表性不
- 煤中的无机组分有水和矿物质两部分。用粒度为保证采样精密度,如按规定的子样质量和子样数采样的总质量达不到规定时,应增加(),直至总样质量符合要求。相对标准偏差的单位是()分析煤样的粒度应控制()正确#
错误A
- 在破碎成0.2毫米的煤样之前,通过0.2毫米筛子的煤立即装瓶。粒度小于3mm存查煤样,质量应不少于()煤的最大粒度应多少时间测定一次()正确#
错误A、500g
B、600g
C、700g#
D、900A.1年;
B.半年;#
C.3个月;
D.
- 在煤矿正常生产情况下,按规定采取的能代表一个煤层生产煤的性质的煤()。我国标准规定的火车煤顶部采样方法是属于()煤样的缩分,除水分大、无法使用机械缩分者外,应尽可能使用()煤层煤样采取范围包括伪顶和()
- 国标规定的人工缩分方法有二分器法、棋盘法、条带截取法、堆锥法和九点取样法。煤样制备是使煤样达到试验所要求的状态的过程,包括煤样的()。电厂中最常用的煤种是()下述玻璃仪器中不是计量器具的是()正确#
错
- 煤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煤的热分解和氧化。颚式破碎机用于煤样的粗碎或中碎,调整排料粒度时,严禁颚板和()相碰撞。锤式破碎机是将煤样破碎至()mm以下的常用破碎设备。采煤样机要求年投运率达到()分析煤样的粒度应
- 制样室铺设的铁板厚度为6mm。每次过称时,被称煤样的质量不得少于台秤最大称量的()。粒度分析总样的最小质量表中规定:标称最大粒度为150mm,当精密度为1%时,总样的质量应该是()Kg。破碎机运转时,严禁用()处理转
- 煤是由古代植物组成的。(旧国标)在汽车上采样,不论何种煤种,均应沿车箱对角线方向采取,首尾两点距车角()m。正确#
错误A、0.4
B、1
C、0.5#
D、0.2
- 在检验煤炭品质过程中,采样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火车顶部采橛时,在用户,可挖坑至0.4m以下采取,取样前应将滚落在坑底的()和矸石清除干净。哈氏可磨性指数的符号是()正确#
错误A、尘泥
B、煤块#
C、木屑
D、工具H;
- 煤按变质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褐煤、烟煤、无烟煤。平台上采样时,身体应靠近平台,手要紧握()操作,用后要把铁辊放在安全处,以防滚落伤人。正确#
错误A、机器
B、木棒
C、栏杆
D、铁辊#
- 空气干燥方法将煤样放入盘中,干燥温度不超过()℃下干燥。在车厢中采样时,应用()决定第一个车厢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位置。粒度小于3mm的煤样,如使之全部通过3mm圆孔筛,则可用二分器直接缩分出不少于()g和不少于()
- 单次采样测定值与同一批煤,进行无数次采样的测定值的平均值的差值(在95%概率下)的极限值()。颚式碎煤机转速较低,故适用煤样的()A、标称最大粒度
B、检查煤样
C、大粒度
D、采样精密度#细碎;
粗碎;
粗碎与中
- ()是指与筛上物累计质量面分率最接近(但不大于)5%的筛子相应的筛孔尺。煤层煤样的一种,是按采煤规定的厚度应采取的全部试样是()。A、标称最大粒度#
B、检查煤样
C、大粒度
D、商品煤样A、可采煤样#
B、生产煤
- 制样室是把已采集的煤样缩制成()的工作场所。采样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精煤方差为(),其他选煤产品和原煤灰分≤20%,方差为()。商品煤验收时,首先应采取的方法是()下述煤种中,氢含量最低的是()A、质量基煤样
- 采取子样时,对采样部位和时间均不施加任何人为意志,能使任何部位的物料都有机会采出,但不能理解为想怎么采就怎么采的随意采样()。在制备煤样过程中,当煤样粒度在()时,应选用圆孔筛。A、随机采样#
B、时间基采样
- 煤层煤样的一种,是按采煤规定的厚度应采取的全部试样是()。A、可采煤样#
B、生产煤样
C、生产样
D、商品煤样
- ()是指由若干子样构成代表整个采样单元的一部分煤样。采样和制样的基本过程,是首先从分布于整批煤的许多点收集相当数量的一份样,即()。在制样时,如煤样水分太大或天气潮湿,允许适当加热来加速外表水分的蒸发定的
- ()通过整个采样单元按相同的时间间隔采取子样。()是产生制样误差的最重要的环节。采样铲用于从煤流中或静止煤中采样,铲的长和宽均应不小于被采样煤的最大粒度的()倍。块煤煤样运距较远,用铁桶或木箱包装时,铁
- ()性能可靠,不发生影响采样和煤炭正常生产和运输的故障。采掘过程中从顶底板和煤层中混入的岩石叫()。置信概率P值越大,则测定结果()A、选煤机溢流口采样器
B、煤泥水采样器#
C、煤流全断面
D、煤泥水流全断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