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男性,P104次/分,R28次/分,呼之不应,躁动,呼吸困难,急促有鼾声。头颅无血肿,瞳孔等大等圆,肠鸣音正常存在。右小腿下1/3处皮肤肿胀青紫、畸形、有骨摩擦音和异常活动。下列不属于开放性创伤的是()。D擦伤
撕裂伤
- P90次/分,R12次/分,呈圆形,直径约0.6cm,未查见出口。腹式呼吸存在,腹软,肝浊音界叩出,错误的是()。A, D, E, F肢体进行性肿胀、局部皮肤张力增加,出现明显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肌红蛋白尿
肢体远端循环障碍
动脉搏
- 高度怀疑腹腔脏器有损伤时,最简便易行的检诊方法是()。多发伤的救治原则中,不正确的是()。腹部立位X线片
腹部B超
腹部CT
诊断性腹腔穿刺#
诊断性腹腔灌洗先治致命性损伤,后治其他伤
先治内伤,后治表浅伤
先治头
- 战伤伤员现场急救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战伤救治在技术方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除外()。判断伤情
保持循环稳定
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期应用抗生素
镇痛先抢后救
早期清创,延期缝合
先重后轻,防治结合
早期予以生命支
- 女性,27岁。于上午8点被运渣车撞倒碾压致伤。伤后在当地镇医院进行抗休克处理,P160次/分,BP60/20mmHg。被动体位,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冷。全腹轻压痛,浸湿填塞纱布。RBC2.5×1012/L,HCT0.23L/L,WBC27.0×109L
- 男性,31岁。驾车翻入河中,呼吸困难。于第3天转入我院。检查:T37.0℃,R24次/分.BP120/60mmHg。面色苍白,呼吸音显著降低。上腹部轻压痛。对该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男性,可继续观察,严禁抬高、按摩、热敷
静滴5
- 核武器(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和破坏作用的武器。其造成的杀伤破坏因素中,不包括()A.爆炸破片B.光辐射C.冲击波D.早期核辐射E.放射性沾染#
- 现代轻武器的致伤特点中,不包括()。火器伤清创术中,对骨折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组织损伤严重
伤道出口远较入口为大
毁损面积大#
盲管伤增多
多脏器伤增多游离的小骨片均可取出,尽量保留与软组织相连的骨片
较
- 下列不是创伤后局部表现情况的是().昏迷伤员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中,错误的是()。休克皮温降低#
疼痛、肿胀
伤口
创面
伤道防止舌后坠采取侧卧位,将舌牵出
也可采取俯卧位#
放置口咽通气管或喉罩通气
上呼吸道阻
- 创伤后的全身性反应,不包括()。体温的变化
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与代谢功能变化
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变化
血压的变化#
主要内脏器官功能变化
- 火器伤清创术中,对骨折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核武器爆炸,机体同时或相继受两种或两种以上杀伤因素造成的损伤分类中,亦不应该采用骨移植术
污染不重,清创彻底,争取进行内固定#
可以采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放烧冲复
- 后转往县医院继续抗休克,无肌紧张及反跳痛。会阴部有一16cm×7cm不规则撕裂伤口,HCT0.23L/L,N68%,CO2CP19.6mmol/L。腹腔诊断性穿刺(-)。CT检查:腹腔内有散在低密度影、骨盆粉碎性骨折。当前,下列错误的是()。
- 男性,23岁。被"六四"手枪击中左臀上部伴伤部及左下腹疼痛6小时入院。受伤时呈空腹状态。伤后曾在乡卫生院做伤口包扎处理。查体:T36.8℃,BP110/60mmHg。一般情况尚好,步入病房。左侧臀上部靠髂翼处有一子弹入口,呈圆
- P90次/分,R12次/分,BP110/60mmHg。一般情况尚好,呈圆形,直径约0.6cm,未查见出口。腹式呼吸存在,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肝浊音界叩出,肠鸣音存在。腹腔诊断性穿刺(-)。创伤后的全身性反应,不包括()。A, D, E, F体温
- 不能站立,P160次/分,R24次/分,烦躁不安,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明显,肝区叩击痛,肠鸣音减弱。腹腔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对该患者下一步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开放性伤口的检查中,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C.全
- 男性,30岁。施工时不慎从10米高处坠落,导致右胸2~5肋骨骨折、血气胸、肝脾破裂、T12~L1爆裂骨折、右股骨粉碎性骨折。根据致伤原因及解剖部位的伤型,该患者属于()严重肺冲击伤最具临床特征的表现是()。多处伤
- 创伤急救"五项技术"是指()。严重肺冲击伤最具临床特征的表现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清创
复苏、输液、止血、包扎、固定
输液、通气、止血、包扎、后送
通气、止血、包扎
- 对呼吸停止或呼吸异常的伤员,现场急救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迅速使伤员头部偏向一侧#
向上抬起下颌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
粗针头环甲膜穿刺或紧急环甲膜切开
放置口咽通气管
- 诊断创伤在病史询问中,不重要的是()A.致伤原因、受伤时间、受伤状态、受伤部位B.伤后主要表现C.处理经过及时间D.个人史、家族史E.既往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