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对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下列哪一机构予以公布、实施()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有关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是
- 下列哪种方法是由有经验的专家对确定的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并将评分结果列入二维表进行计算,最终得出风险等级()SARS潜伏期一般为()天内某人被确诊为非典患者,应对其周围人采取的预防措施
- 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首选方法是()以下哪些不是风险沟通信息收集管理的机构()某县1月报告甲肝确诊病例70例;2月报告87例,且县级疾控中心对1月报告5例临床诊断病例订正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截至2月29日,该
- 快速风险评估通常指在发现某一具有潜在公共卫生风险事件后的()小时内,根据已获得的事件相关信息和现有科学知识,采用简便的评估方法对事件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极其后果进行快速研判分析动态人群的发病情况用下列哪项
- 日常风险评估多采用(),确定风险水平一般不采取评分的形式,而是由专家根据工作经验以及历史监测数据等相关资料综合分析评价后直接确定风险的等级发生甲肝暴发后,密切接触者应不晚于接触后多少天注射免疫球蛋白()
- 以下哪些不是风险沟通信息收集管理的机构()传染病经水传播的方式包括()AFP病例合格便标本的要求包括()下列关于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说法正确的是()A、政府
B、政府职能部门
C、卫生系统内部
D、大众媒体#A、饮
- 快速风险评估通常采用方法进行定性评估()确定病原体感染的金标准是()鼠疫耶尔森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鼠疫患者尸体处理措施哪些是正确的()A、专家会商法#
B、Delphi专家咨询法
C、风险矩阵法
D、决策流程图法
-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穿防护服当样本含量n固定时,选择下列哪个检验水准得到的检验效能最高()关于登革热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
- 下列哪种情况下,不需要穿戴防护服()某个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以下哪项不属于预防性消毒()关于手足口病的潜伏期的论述,下面哪项正确()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
- 一般情况下,穿戴防护用品的第一步是()根据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对经验,控制该疫情传播最重要的措施是()预防埃尔托霍乱的关键措施是()按照《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手足口病暴
- 进入隔离室的工作人员,常规的防护工作通常不包括()发生脊髓灰质炎疫情后,至少要开展几轮强化免疫()若某种传染病的潜隐期小于潜伏期,则说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医学观察期起始时间应怎样计算()医务人员发
- 标准预防针对体内物质的隔离预防不包括()流行曲线常采用什么统计图来制作()以下关于污水消毒措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某菌属的一个血清群只有1个血清型,诊断时需同时含有Ⅰ相和Ⅱ相抗血清,这一菌属为()流行病学
- 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在紧急状态下,要做到科学决策、科学执行、科学服务,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就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应于多长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只能杀灭细菌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可相应地分为等五种功能体系()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感染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包括()进行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调查病例所在地基本情况,包括()个人预防非典型肺炎的正确做法有哪几项()A、组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具体运行流程、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同源暴发疫情可分为一次暴露、二次暴露、多次暴露和连续暴露等多种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一般霍乱
- 关于突发事件应对中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映某地区连续五年布病发病率的变化情况,应选用()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主要是由于()A、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 ()及其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设立卫生应急工作机构,组织协调落实卫生应急工作措施野外劳作时为避免被蜱虫叮咬,下列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不是溶血性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的编码基因的是()发现疑
-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属()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某牧区已进行网络直报的县医院发现一例肺炭疽病例,医院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美国科学家协会在1996年建议开展的旨在发现
- 疫苗预防效果的评价应该用下列哪种方法()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穿防护服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是什么()某传染病的最短潜伏期为8天,最长潜伏期为22天,症状期
- 凡符合以下4条标准中的几条既可判定为须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①事件的公共卫生影响严重②事件不寻常或突然发生③有国际传播的严重危险④存在限制旅行或贸易的严重危险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传染性非典
- 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多少例及以上需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报告()当研究对象数目较少,结局事件发生率比较低时,不能直接计算率,而是计算的是()发生脊髓灰质炎疫情
- 《国际卫生条例》规定,各缔约国应在评估公共卫生信息后小时内,通过《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以现有最迅速的通讯方式,通报有可能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情况的所有事件()根据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对经
- 在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中,应对可疑聚餐的进食时间、可疑中毒食品及食用量进行详细调查。若无可疑餐次,应调查发病前小时或之前的进餐食谱情况进行调查()据推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潜伏期可能为下列哪一项()
- 确定一起事件是否为疾病暴发,需明确()统计学中,变异系数越大,表示()以下哪项不属于预防性消毒()下列哪项符合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医疗机构短期内收治来自同一家庭的两例或两例以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采取以下
- 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应该在小时内开展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某个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标准预防针对体内物质的隔离预防不包括
- 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负责,其疫情登记、统计由()负责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理想的是()下列疾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需采
- 开展病例搜索时,“病例定义”的第一要求为()流行病学上通常用哪个指标来测量病原体的传染力()目前公认的甲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有个亚型,神经氨酸酶有个亚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定义是()根据流感症状和
- 于疾病原因未明、后果严重的情况,为明确性质,防止事态扩大,需进一步开展哪些流行病学调查()下列哪些传染病可以进行疫区封锁()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对应
- 在病例搜索中,“2000年5月1-30日住在XX县的发热的学龄儿童”属于病例定义中的()医疗机构将病例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后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黄热病毒的共同特点下列错误的是()A、可能病例
B、疑似病例#
C、确定病
- 一般情况下,流行曲线是根据流行期间发病者的下述哪一资料绘制而成()哪些人群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易感人群()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标识信息包括()A、暴露日期
B、发病日期#
C、诊断日期
D、报告日期
E、调查
- 某菌属的一个血清群只有1个血清型,诊断时需同时含有Ⅰ相和Ⅱ相抗血清,这一菌属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重点了解的流行病学史包括什么()A、志贺氏菌#
B、艾希氏菌
C、沙门氏
-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不包括()在一份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结果某可疑因素在两组的出现频率的差
- 对于暴发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信息流行性感
- 无痛性腹泻是()的典型临床特征之一人禽流感病例应在发病()内尽量使用抗病毒药物下列哪种传染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1967-1968年“香港流感”大流行的主要毒株是()流感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传播()下列鼠疫的
-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感染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包括()疾病分布呈散发的原因是()关于手足口病确诊病例的诊断依据包括()A、防控猪间疫情
B、进行健康教育、劝阻群众不宰杀食用病死猪、从业人员接触猪肉要做好个人防护
- 根据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对经验,控制该疫情传播最重要的措施是()灭菌物品储存最长时间一般为()预防埃尔托霍乱的关键措施是()PCR实验的特异性由哪个因素决定()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出院标准: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道标本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次阴性,可以出院流行病学上,通常用来表示病原体的致病力()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可采用1:R匹配,不过R值一般
- 灭菌物品储存最长时间一般为()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①就地隔离②就地观察③就地治
- 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1周内,可以同时从事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疾病监测的特征包括()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病例治疗是下列哪些疾病的主导预防控制措施()预防肠道病毒感
- 患者男性,45岁,发热2天,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就诊。体温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04×109/L,血小板35×109/L,蛋白尿。患者发病前1周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诊断应高度怀疑是()划分疫区的范围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关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