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病机十九条中,"皆属于热"的条文有( )诸热瞀瘛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
诸胀腹大#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
诸逆冲上
-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属下列何证真热假寒证
真寒假热证#
表寒里热证
寒热错杂证
以上都不对
- 新加香薷饮的组成原则为辛温复辛凉法,具有以下何种作用( )散寒#
化湿#
清暑#
燥湿
消积
- 泽泻的功效是利水消肿#
泻下通便
渗湿,泄热#
化痰止咳
散瘀止痛
- 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栀子
决明子#
火麻仁#
郁李仁#
牵牛子
- 麻黄汤的禁例有。淋家#
喘家
亡血家#
疮家#
- 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 )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病转阳明
脾阳来复#
腐秽自行排出#
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 男子“天癸”产生的年岁在八岁
二八#
三八
四八
八八
- 某女,48岁。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病痞结,胸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两胁胀痛,脉弦。最合适的诊断为肤胀
胁胀
腹胀#
单腹胀
鼓胀
- 有毒的祛风湿药有雷公藤#
蕲蛇#
川乌#
昆明山海棠#
雪上—枝蒿#
- 麝香活血通经止痛,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难产#
血瘀经闭#
风湿痹痛#
心腹暴痛#
- 祛风湿散寒的药物有独活#
防风#
蕲蛇#
防己
羌活#
-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也。”濈然微汗出#
脉洪大
不恶寒反恶热
舌上燥而渴
谵语
- 人参汤主症包括( )胸背疼痛#
胸满短气#
心中痞闷#
喘息咳唾#
胁下逆抢心#
- 青黛治疗的病证是温毒发斑,血热衄血#
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湿疹湿疮,皮肤瘙痒
- 《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中,重点论述的内容是火劫发黄
燥结发黄
女劳发黄
寒湿发黄
湿热发黄#
- 白虎汤的适应证有( )腹满身重#
谵语#
厥逆#
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
脉滑#
- 吴茱萸的适应证是胃寒呕吐证#
寒疝腹痛#
厥阴头痛#
虚寒泄泻#
寒湿脚气肿痛#
-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胀腹大"者,病所属的是热#
火
寒
脾
肾
- 烂喉痧咽喉肿痛糜烂的病机与哪项有关邪热闭于肺卫
肺胃热毒上攻咽喉#
肺胃热毒窜犯血络
肺胃阴液大伤
邪热郁于中焦
- 根据原文下列诸项,哪一项在栀子豉汤证中可能出现心下痞硬
噫气不除
手足自温
气上冲胸
以上都不出现#
- 头目晕眩可见于哪些方证( )泽泻汤证#
五苓散证#
苓桂术甘汤证#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
苓桂五味甘草汤证#
-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泄泻
四肢不用#
水肿
饥不受食
腹痛
- 据《素问·痿论》的内容,"肾热"的诊断要点是( )色白
色黑#
毛败
齿稿#
爪枯
- 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作用,提高疗效#
降低毒副作用#
改变性能和功效#
便于调剂#
便于定向用药#
- 有面色赤的汤证是( )白通汤证#
通脉四逆汤证#
四逆汤证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四逆散证
- 坏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可概括为先表后里
先里后表
表里同治
阴阳自和必自愈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 皮肤针法之重刺激,适用于臀部#
背部#
阿是穴#
头部
面部
- 《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趋
好步
好转
好走#
好坐
- 人体气血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不易发生外科疾病#
肿疡易于起发和破溃#
肿疡难于起发和破溃
病程短,预后好#
脓液黄白而稠#
- 治疗肝胃不和,气滞腹痛之证,宜选用青木香#
佛手#
香附#
陈皮
川楝子#
- 下列特定穴中,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是( )五输穴#
络穴
下合穴#
募穴
交会穴
- 苦参的主治病证是湿热泻痢、便血、黄疸#
湿热带下、阴痒阴肿#
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湿热小便不利#
风湿热痹
- 具有止痛作用,可用于风湿痹痛的药物有防风#
羌活#
藁本#
细辛#
白芷#
- 外科疾病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常见的有( )热#
风#
瘀血#
痰
燥
- 症见寒热似疟,午后发热较重,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脘痞,心烦口渴,苔黄白而腻,脉弦数,治宜杏仁滑石汤
雷氏芳香化浊法
甘露消毒丹
雷氏宣透膜原法
蒿芩清胆汤#
- 下列病证不宜选用皮肤针法顽癣
局部溃疡#
扭伤瘀肿疼痛
皮肤损伤#
急性传染病和急腹症#
- 下列属不可攻的是(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伤寒呕多#
阳明病,面合色赤#
阳明病,心下硬满#
阳明病,发热,汗多
- 疥疮的预防与调护方面叙述正确的有( )勤洗澡#
勤换衣服#
接触疥疮患者后,用肥皂水洗净#
患者所用衣物洗干净即可
不用隔离
- 患者身热,大汗出,口燥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时时恶风,背微恶寒,应服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桂枝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