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治疗肠燥便秘,宜选用柏子仁#
酸枣仁
郁李仁#
火麻仁#
桃仁#
- 症见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齿黑,神倦耳聋,舌干绛,方选黄连阿胶汤
加减复脉汤#
凉膈散
清营汤
大定风珠
- 属于皮肤病原发性皮损的是( )斑疹#
风团#
脓疱#
丘疹#
结节#
- 今时之人逆于生乐的做法有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 咸味药的作用有收敛
泻下#
利湿
补益
软坚#
- 槟榔的适应证是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水肿、脚气肿痛#
疟疾#
疳积
- 下列哪些症状为清燥救肺汤与沙参麦冬汤所共有( )身热#
口渴#
干咳#
气逆而喘
苔薄白或薄黄而燥
- 《素问·经脉别论》认为"食气入胃"后,精气的输布途径是( )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
- 《百病始生》认为清湿之邪容易侵犯的人体部位是上
下#
左
右
清窍
- 据《素问·痹论》的内容,"行痹"的辨证依据是( )肢节酸痛#
肢节剧痛.
肢节重痛
疼痛游走无定处#
重痛不移
-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宜用小承气汤
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 吴茱萸的适应证是胃寒呕吐证#
寒疝腹痛#
厥阴头痛#
虚寒泄泻#
寒湿脚气肿痛#
- 下列哪几项七情配伍关系是可以临床应用的相须#
相使#
相杀#
相畏#
相恶
- 《灵枢·天年》中:“何者为神”的“神”,是指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
生命现象的总称#
生命活动的主宰
精神意识思维
神仙
- 下列各项中,属于瓜蒌桂枝汤中选用瓜蒌根为主药治疗的临床依据是身体强几几
汗出
恶风
脉沉迟#
无汗而小便反少瓜蒌桂枝汤为治柔痉主方。柔痉为风寒邪气阻滞经脉,营卫运行不利,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所致,其脉见沉迟,提示内
- 牡丹皮活血散瘀之功,适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寒凝心绞痛
血滞经闭#
跌打损伤#
斑疹#
- 大小结胸证的区别要点在于。前者病位从心下至少腹,后者正在心下#
前者脉沉紧,后者脉浮滑#
前者为痰水互结,后者为痰热互结
前者心下痛甚,按之石硬,后者按之始痛,未至结硬#
-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宜用大陷胸汤
栀子豉汤#
小陷胸汤
十枣汤
栀子干姜汤
- 饴糖、蜂蜜的共同功效是补中、缓急#
调和药性
解毒
润肠通便
润肺止咳#
- 犀地清络饮中用于涤痰开窍的药是( )石菖蒲#
远志
姜汁#
竹沥#
竹茹
- 小结胸病的脉证特点是( )心下痞硬
按之则痛#
项亦强,如柔痉状
正在心下#
脉浮滑#
- 薏苡仁的功效是利水消肿,渗湿#
除痹#
健脾#
清解暑热
清热排脓#
- 太阳病篇中,蓄水证和蓄血证的主要区别点是少腹满否
小便利否#
脉浮否
消渴否
发热否
- 可用藿香治疗的病证是湿滞中焦证#
呕吐#
暑湿证#
湿温证初起#
胎动不安
- 板蓝根治疗温热病发热、头痛、咽痛是取清热燥湿
清热生津
清热解毒#
利咽喉#
疏散风热#
- 珍珠母的功效是:息风止痉
清肝明目#
镇惊安神#
平肝潜阳#
凉血止血
- 湿温,便血过多,气随血脱,其治法应是养血止血
凉血止血
回阳救逆
益气固脱#
温阳止血
- 下列各方用栝楼根者为( )栝楼桂枝汤#
栝楼薤白白酒汤
栝楼牡蛎散#
栝楼薤白半夏汤
栝楼瞿麦丸#
- 《素问·评热病论》中的“劳风”病;其形成的机理是素体气虚,感受风邪#
劳累汗出,感受风邪
风犯太阳,营卫不和
房事过度,汗出浴水而受风
以上都是
- 春温的诊断要点中,不妥当的是发生于春季
初起即见里热证候
初起皆兼卫表证#
易出现动风、闭窍、动血等危重症
后期易伤肝肾之阴
- 《素问·热论》认为伤寒病已满三日的治疗方法是汗法
利尿法
解毒法
通便法
泄法#热病的治疗大法是"各通其脏脉",强调"通"字,用于针灸,是祛邪之法。对于"其未满三日者"邪仍在三阳之表,采用汗法,以疏通在表被郁之阳;"其
- 以下那些情况可导致发黄( )无汗#
小便不利#
但头汗出,齐颈而还#
濈然汗出
大便硬
- 湿温,症见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小便黄赤,苔黄腻,病机为湿热交蒸,郁阻脾胃
湿困中焦,酿成热毒#
湿热之邪困阻卫气
暑湿积滞,郁阻肠道
- 身热,头痛,恶寒,无汗,口苦,心烦,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银翘散加杏仁、滑石、薏苡仁、通草
清营汤加豆豉、薄荷、牛蒡子
银翘散加生地、麦冬、丹皮、赤芍
黄芩汤加葛根、蝉衣、薄荷#
羚角钩藤汤加大
- 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形寒饮冷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用力过度,汗出浴
愁忧思虑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 下列哪些是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证的共有症状( )发热
但头汗出
腹满#
腹痛#
便秘
-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胀腹大"者,病所属的是热#
火
寒
脾
肾
- 羚羊角的适应证是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肝风内动、惊痈抽搐#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血热吐衄,崩漏
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 秦艽的功效是清湿热#
通络止痛#
祛风湿#
退虚热#
利水
- 有水气,其人苦渴,腹中冷者,阳不化水,则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津不上承,不得温煦则腹中冷。方用栝蒌瞿麦丸温阳利水,润燥止渴。如此则阳气宣通,水气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