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黄芪、黄连
黄芩、黄连
黄芪、黄柏
黄连、黄柏#
黄芩、黄柏
- 为中医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的医学著作是《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 败毒散的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柴胡、前胡#
银花、连翘
黄芩、黄连
牛蒡、山栀
防风、白芷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 拾物试验主要用于检查髋关节疾病
小儿脊柱疾病#
膝关节疾病
上肢疾病
小儿先髋
- 下列骨折愈合较慢的是( )。青枝骨折
嵌插骨折
压缩骨折
裂纹骨折
完全骨折#完全骨折即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愈合较慢。
- 胸痹轻证见症为胸痹缓急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胸中气塞,短气#
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气
- 病程较长,鞘管壁较厚,局部隆起较高,反复发作者应采用( )。推按阳溪法
内服中药调养气血,舒筋活络
局部封闭
外用消肿膏,以绷带包扎
手术治疗#
- 《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与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相通的季节是春
夏
长夏#
秋
冬
- 肋软骨炎可见:局部疼痛肿胀#
胸廓挤压试验阳性
局部皮色发红、皮温增高
咳嗽
体温升高
- 调胃承气汤证见“蒸蒸发热”的机理是湿热蕴蒸
郁热上达
上焦热盛
里热外蒸#
燥结外发
- 具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功效的药物是麝香
冰片
牛黄
石菖蒲#
苏合香
- 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是错误的旋覆花包煎
生大黄后下
鹤草芽入煎服#
阿胶烊化兑服
附子先煎
- 下列各项,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有关的方剂是大补阴丸
六味地黄丸
地黄饮子
龟鹿二仙胶
肾气丸#
- 乌梅丸证的治法是寒温并用,健脾除湿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寒温并用,和胃消痞
寒温并用,健脾止利
清上温下,安蛔止呕
-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五脏之气的充盛
天癸的形成
水谷的摄入
肾气的充盛#
三焦的气化
- 髋关节前脱位复位后患肢必须固定在( )。外展外旋伸直位
外展内收伸直位
内收外旋伸直位
内收内旋伸直位#
以上都不是
- 治疗血瘀痛经,常与五灵脂配伍的药物是郁金
白芍
赤芍
蒲黄#
香附
- 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识痴呆,举止失常,舌苔白腻者,最宜诊断为痰迷心窍证#
风痰上扰证
肝气郁结证
痰火扰神证
热扰心神证
- 下列不出现血糖增高性糖尿的疾病是糖尿病
嗜铬细胞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库欣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 消风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薄荷
细辛
胡麻#
秦艽
桑叶
- 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头痛
恶寒
项强
脉浮
身体痛#
- 医学道德评价的依据应是积极与消极、目的与方法的结合
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结合#
有效与合理、形式与方法的统一
动机与效果、方法与形式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效果与方法的结合
- 具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功效的药物是麝香
冰片
牛黄
石菖蒲#
苏合香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以上均不是
-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谋虑出焉
伎巧出焉
神明出焉#
喜乐出焉
治节出焉
- 儿童关节损伤首先考虑骨骺损伤,因其关节韧带和关节囊的强度比骨骺大( )。1~2倍
2~3倍
2~4倍
2~5倍#
2~6倍
- 《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膻中的生理功能特点是臣使之官,谋虑出焉
臣使之官,决断出焉
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臣使之官,伎巧出焉
臣使之官,治节出焉
- 空痛属于气血精髓亏虚#
气血运行不畅
脾胃湿热
肝阳上亢
气滞血瘀
- 肘部扭挫伤最少伤及( )。桡侧副韧带
尺侧副韧带
关节囊
尺神经
后侧副韧带#
- 风温病名首见于《内经》
《伤寒论》#
《时病论》
《温病条辨》
《温疫论》
- 按照药性理论,能缓解或消除阳热证的药物是附子
细辛
石膏#
干姜
天麻
- 下列不属于真寒假热证的是寒极似热证
虚阳浮越证
阴盛格阳证
戴阳证
阳盛格阴证#
- 人体实验道德原则不包括的是不告知原则#
医学目的原则
维护受试者利益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
科学性原则
- 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的方剂是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乌头赤石脂丸
桂枝生姜枳实汤
- 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者,属阴虚潮热
湿温潮热#
小儿疰夏
阳明潮热
气虚发热
- 肺痿病最具代表性的症状是咳嗽胸痛
咳吐脓血
咳吐浊唾涎沫#
咳吐黄痰
口干咽燥
-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最早且可能是唯一主诉症状的是( )。疼痛#
麻木感
肌力减退
发热
尿黄
- 下列哪味是治疗梅毒的药物马钱子
黄连
轻粉#
硼砂
蛇床子
- 炙甘草汤的功用是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益气健脾,养阴润肺
益气健脾,养血柔肝
补脾益肺,宁嗽止血
健脾益气,补肺宁嗽
- 腕舟骨骨折时,腕关节应固定于( )。腕背伸10°~15°,尺偏10°,拇指对掌,拇指对掌,尺偏10°,前臂功能位腕舟骨骨折时,腕关节应固定于.腕背伸25°~30°,尺偏10°,应于腕舟状骨骨折后固定拇指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