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气血不足之痛经宜选用合谷、次髎
太冲、命门
血海、脾俞#
足三里、地机#
水道、关元地机是治疗痛经的主穴之一,配血海、脾俞、足三里可益气养血止痛。
- 黄芪与白术均具有的功效是补肺气
补脾气#
利水#
止汗#
生津
- 针灸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基本处方是风池、球后#
承泣、列缺
睛明、合谷
光明、承泣#
风池、太冲#中心性视网膜炎的基本处方为睛明、承泣、球后、风池、光明、太冲。
- 厥阴病提纲证包括( )消渴#
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
下利不止
心中疼热#
气上撞心#
- 白术的适应证是脾气虚弱,卫气不固之表虚自汗#
阴虚盗汗
脾虚水停之痰饮、水肿、小便不利#
肺虚咳喘
脾虚泄泻,胎动不安#
- 因人制宜应考虑的是性别不同#
年龄不同#
地域不同
季节不同
体质不同#
- 针刺注意事项中,应注意的是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妇女怀孕三月及以上者,不宜针刺小腹部及腰骶部的腧穴#
小儿囱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
- 带下量多,色黄,有臭气,伴阴部瘙痒,口苦咽干,小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宜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用中极#
期门
次髎
脾俞
阴陵泉#属湿热下注证。
- 蛇串疮证为肝经郁火者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行间#
气海
隐白
大敦#
阳陵泉#
- 鳖甲的功效是滋阴潜阳#
退热除蒸#
软坚散结#
益肾健骨
养血补心
- 因人制宜应考虑的是性别不同#
年龄不同#
地域不同
季节不同
体质不同#
- 辛味药的作用是发散#
行气行血#
收敛
润养
固涩
- 呕吐的基本处方为中脘#
内关#
足三里#
胃俞#
外关外关为治疗外邪犯胃时以解表散邪。
- 犀地清络饮中用于涤痰开窍的药是( )石菖蒲#
远志
姜汁#
竹沥#
竹茹
- 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特点有学龄前后小儿多见#
夏秋季多见
通过飞沫传播#
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
多伴有发热#夏秋季不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期。
- 治疗心绞痛的治则是针灸并用#
只针不灸
只灸不针
平补平泻
泻法#治疗心绞痛的治则是针灸并用,泻法,体虚者补法。
- 下列腧穴中,各穴之间距离2寸的是郄门与间使#
大陵与内关#
阳池与外关#
郄门与曲池
曲池与手三里#
- 无论何种咳嗽,治疗均可选取太渊
天突#
风门
肺俞#
合谷
- 属俞募配穴法的是中脘、脾俞
巨阙、心俞#
膻中、厥阴俞#
肾俞、京门#
胆俞、期门
- 暑温与暑湿的鉴别主要依据是( )起病是否表现为阳明热盛证#
病程中是否出现化燥化火症状
病程中是否有明显的身重脘痞苔腻的湿象#
发病季节
病情的轻重
- 耳针疗法治疗肥胖症,可选穴位有脾虚湿阻加脾、胆#
胃肠腑热加直肠、心、膀胱#
脾肾两虚加脾、肾#
肝郁气滞加肝、皮质下、内生殖器#
阴虚内热加肾、肾上腺#
-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若小便自利者,可有如下转归( )发黄
大便硬,为阳明病#
暴烦下利,日十余行#
但头汗出
自利而渴
- 治疗足跟痛除针刺艾灸治疗外,还可用激光针#
穴位注射#
耳针#
头针#
电针#激光针、穴位注射、耳针、头针、电针均可用于足跟痛的治疗。
- 下列病证中,适宜于隔蒜灸的是肺结核#
未溃疮疡#
阳萎
遗精
疮疡久溃不敛
- 形成血肿的原因主要是精神过度紧张
刺伤血管#
大失血之后
针尖弯曲带钩#
针下碰到坚硬组织
- 常用于指针疗法简易止呃的腧穴有翳风#
肾俞
攒竹#
胃俞
中脘指压翳风、攒竹可以止呃。
- 具有开窍作用的药物是石菖蒲#
远志#
皂荚#
水牛角
牛黄#
- 治疗风热感冒宜针灸并用
只针不灸#
只灸不针
泻法#
三棱针点刺出血#感冒可用针刺治疗;热证一般不灸;风热感冒为实证。
- 针刺治疗气血虚弱所致的滞产合谷#
至阴#
气海
三阴交#
足三里、太溪#
- 《素问·经脉别论》中"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之"四脏"是指( )心#
肝#
脾#
肺
肾#
- 《灵枢·百病始生》中"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之"两实"是指( )邪盛实
正气充实#
气血两实
气候正常#
里实
- 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肺俞
风门#
脾俞#
三阴交
足三里#风门、脾俞、足三里可益气养血,润燥祛风。
-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时行温热疫毒之气或外感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挟痰火壅阻( )之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致少阳脉#
阳维脉
阳明脉#
督脉
阳跷脉少阳脉、阳明脉循行过面颊部。
- 多汗取双侧合谷、复溜属上下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
表里经配穴法
内外配穴法
远近配穴法合谷在上肢、复溜在下肢,双侧即左右。
- 针灸治疗脱肛的基本腧穴归属那( )、( )经脉。督脉#
足阳明经
足太阳经#
任脉
足太阴脾经
- 治疗心绞痛宜取的郄穴是孔最
郄门#
阴郄#
温溜
梁丘郄门、阴郄分别是心包经和心经的郄穴,功善行气通络、化瘀止痛。
- 湿温初期三禁指( )禁汗#
禁下#
禁吐
禁滋腻#
禁温
- 蛤蚧的功效是助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补肺气#
定喘嗽#
- 手阳明大肠的起止穴为中府
少商
商阳#
迎香#
四白
- 五体痿的病机有五脏气热#
肺脏有热#
阳明气虚,宗筋失润#
血虚不荣
脏气逆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