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下列有关于十二皮部的说法正确的是居于人体的最外层#
与经络气血相通#
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症的作用#
- 温病学和《伤寒论》的关系是( )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术上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温病学可以完全包括《伤寒论》的内容
温病学是《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温病学和《伤寒论》均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
《伤寒论》
- 外邪内侵所致的漏肩风应选取的肩井、肩贞
合谷、曲池
合谷、风池#
阿是穴#
肩髃、肩髎、肩贞#
- 用白术治脾虚水停之痰饮、水肿、小便小利,是取其什么功效补气健脾#
固表止汗
补气安胎
燥湿利水#
补气升阳
- 《素问·经脉别论》认为"食气入胃"后,精气的输布途径是( )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
- 烂喉痧之毒燔气营证可见( )咽喉红肿糜烂,声哑气急#
丹痧密布,赤紫成片#
壮热汗多,口渴烦躁#
舌绛干燥,状如杨梅#
脉浮数
- 烂喉痧与大头瘟初起均可见( )咽喉肿痛#
发热恶寒#
口渴#
头面红肿
肌肤丹痧
- 治疗虚脱的治则是针灸并用#
只针不灸
只灸不针
补法#
泻法
- 入煎剂宜后下的药物是薄荷#
天麻
生大黄#
钩藤#
砂仁#
- 下列可用阴阳互根互用理论来解释的是气虚可引起血虚#
阳中求阴#
阴损及阳#
阴阳两虚
阴病治阳
- 治疗妊娠呕吐的基本处方是中脘、天枢#
公孙、内关#
足三里、中脘#
期门、太冲#
脾俞、胃俞#
- 胃下垂兼见肝郁气滞者可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公孙
内关
太冲#
期门#
百会太冲、期门为疏肝理气之要穴;公孙、内关用于平冲降逆、宽胸理气;百会升阳举陷。
- 桔梗的功效是宣肺利咽#
化痰利水
祛痰排脓#
降气止呕
清热润喉
- 湿热下注阳痿,可用下列哪两个腧穴进行透刺昆仑
阴陵泉#
太溪
阳陵泉#
三阴交阴陵泉透阳陵泉可清利湿热。
- 在治带状疱疹时,脾经湿热加阴陵泉#
三阴交#
昆仑
涌泉
血海#以健脾运湿,化瘀止痛
- 治疗牙痛的主穴为合谷#
颊车#
下关#
地仓
上关
- 有清肝明目之功的药物有桑叶#
菊花#
决明子#
夏枯草#
青葙子#
- 针灸抗衰老的治则只针不灸
针灸并用#
只灸不针
泻法
补法#抗衰老宜针宜灸,补法。
- 针灸治疗阴黄之寒湿阻遏证,正确的是主穴取胆俞、脾俞、中脘、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胆俞、阳陵泉、阴陵泉、太冲、内庭
配穴加气海、关元
配穴加胃俞、气海#
配穴加内关、公孙
- 莲子、芡实均能益肾固精#
补脾止泻#
止带#
养心
止咳
- 肩周炎的治则是疏筋通络、行气活血#
针灸并用#
泻法#
补法
只针不灸肩周炎的治则是疏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 治疗尿频量少,色黄腥臭,外阴瘙痒,夜梦纷纭,吤齿,面赤唇红,口干,舌红、苔黄,脉多弦数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曲骨#
内关
肺俞
外关
阴陵泉#曲骨、阴陵泉。本证为下焦湿热。
- 原文明确说明,下列脉象禁予辛温发汗的是尺中脉微#
脉浮弱
尺中迟#
脉浮数
脉浮紧
- 呃逆与下列哪些脏腑功能异常有关胃#
肝#
肺#
肾#
脑呃逆的发生与胃失和降、肝气郁滞、肺失肃降、肾不纳气均有关,与脑无密切相关。
- 大半夏汤是治疗胃反的主方之一,其功用是( )和胃降逆#
补虚润燥#
通利二便
健脾化湿
降逆平喘
- 下面对五脏的正确描述是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水谷虚实更替
其气象天
- 水气凌心,心阳不振,心神不安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胃俞
水分#
地机
阴陵泉#
足三里水分阴陵泉行水降逆,宁心定悸。
- 温疫的特点是( )发病急骤#
有强烈的传染性#
可以引起大流行#
病情多较险恶#
火热亢盛而较少挟湿邪
- 经络的病理变化有( )防卫机体
扶正祛邪
抗御外邪
传注病邪#
反映病候#
- 六淫邪气致病的共同特点是外感性#
季节性#
转化性#
相兼性#
传染性
- 三棱针法中点刺法常用的穴位是十宣#
十二井#
足三里
耳尖#
太阳#
- 命门火衰阳痿的治则是针灸并用#
只针不灸
只灸不针
补法#
泻法命门火衰应针灸并用,补法。
- 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可选用针灸并用#
补法
只针不灸
只灸不针
泻法或平补平泻#本病可由寒湿痹阻或肝肾不足引起,治疗宜针灸并用,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 《金匮要略》中瘀血的脉症包括( )胸部胀满#
但欲漱水不欲咽#
脉微大来迟#
腹部胀满#
唇萎舌青#
- 在治疗带状疱疹时,根据皮疹部位不同加相应的穴位。腰腹部加太冲
章门#
侠溪
曲泉
带脉#
- 治疗月经数月不行,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苔白,脉沉迟者,除主穴外,还宜选用脾俞
命门#
大椎#
足三里
气海属寒湿凝滞证。
- 治疗癔病失听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足三里
耳门#
听宫#
水沟
百会耳门、听宫开窍助听。
- 中药汤剂服药方法正确的是汤剂一般宜温服#
解表药宜冷服,服后不宜盖厚被
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热证用寒药宜寒服#
部分解表药服后宜服热粥以滋汗源#
- 足阳明经脉循行与下列哪些有关胸腹第2侧线#
主干线止于中趾
有穴通路起于目下#
从足背分出的支脉止于大趾#
膝下3寸而别者止于第2趾
- 脉浮而紧可见于( )太阳表证#
阳明热实证#
阳明中风证
少阴热化证
少阳经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