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导线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原强度的()遇有雷雨、大雪、浓雾或风力在()及以上等恶劣气候时,应停止露天高空作业。A、80%#
B、50%
C、60%
D、70%A、5级#
B、4级
C、3级
D、6级
- 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堆垛时,带底座法兰盘的支柱在支点上与地面接触的一层,层与层之间应放置不小于()的垫木。倒闸作业的基本原则是()60mm×80mm
100mm×200mm
180mm×240mm#
240mm×300mmA、不能带负荷操作
- 在车站站台处,架空地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A.5mB.6mC.7mD.7.5m
- 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当接触线弛度误差不足规定限界值者按()掌握。160km/h以上区段,对于宽1950mm的受电弓,在距离受电弓中心()的平面和受电弓仿真最大动态抬升高度(最大200mm)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通
- FQD-25∕100HYG型绝缘子的最小工程爬电距离为()。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的动态间隙正常值为()。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保证基础不下沉、不倾斜的情况下,软横跨支柱层数应不超过()。
- FQX-25∕100HH型绝缘子的绝缘片直径不大于()。120~160km/h区段接触线的坡度安全值不超过()。当线岔处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的限界值为()。《接触网安全工作规
- 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电阻时()。机械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的限界值是()。变电所内铜金属性的设备接头在过热后,其颜色会变为()。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当接触线弛度误差不足规定限界值者按()掌握。
- 接触网静态检测中接触悬挂的检测周期为()。铜接触线的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当供电线跨越不同回路电气化股道时,对承力索(无承力索时对接触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力矩等于()。3年
1年#
半年
3个月A
- 分段绝缘器的空气绝缘间隙不应小于()。供电线、正馈线合架时,两线间距不得小于()。供电(维管)段长每()对管内的关键设备至少巡视检查1次。160km/h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标准值为()。装设接地线必须先装()。3
- 接触网静态检测中避雷装置的检测周期为()。当耐张长度在800m及以下时,一个耐张段内架空地线补强线段的总数量标限界为()当两交叉承力索一支带电,另一支处于中性区,且其中一支在交叉点两端加有绝缘子串时,需将两支
- 铜接触线的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接触网静态检测中支撑定位装置的检测周期为()。当耐张长度在800m及以下时,一个耐张段内供电线接头的总数量标准值为()目前链形悬挂支柱装配中的安装型式中,()一般采用地面
- 对于接触网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应按规格分别堆放,堆放层次不应超过()。全补偿链形悬挂中,承力索弛度限界值的允许误差为()。160km/h<ν≤25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值不大于()。某负载两端所加正弦交流电压
- 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的伞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应不大于()。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在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的标准值为()。高速1/12道岔,其
- 接触网静态检测中非常动隔离开关的检测周期为()。3年
1年#
半年
3个月
- 接触网静态检测中附加导线的检测周期为()。160km/h以下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限界值为()。硅稳压管在稳压电路中必须工作在()区。3年
1年#
半年
3个月A、400mm
B、450mm#
C、475mm
D、500mm饱和区
反向击穿#
导通
- 对于接触网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预应力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倒闸作业的基本原则是()四跨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接触线距轨面()。在居民区处,架空地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当水
- 跨越电气化铁道的架空管道或大型管廊,跨越两端的支柱结构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半补偿链形悬挂中,接触线弛度限界值的允许误差为()。120km/h及以下运行区段,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上的接触线补强的数量安全值
- FQX-25∕100QH型绝缘子的绝缘部分长度不小于()。对称(双开)道岔,交叉点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起重钢绳连接时,使用卡子不得少于()。绝缘子型号中QBZ1-25/4D中的4表示:()。接触网额
- 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供电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A、1.3m
B、0.8m
C、1m#
D、1.2m
- 高速道岔,其交叉渡线处正线拉出值为()。A、200mm#
B、300mm
C、350mm
D、400mm
- 当耐张长度在800m及以下时,一个耐张段内架空地线补强线段的总数量标限界为()在直流电源电动势作用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时间变化()。《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规定,侵入建筑限界的接触网作业,必须在()进行。A、0
- 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的翼缘漏筋不超过2根,长度不超过()的,应及时修补。120km/h及以下运行区段,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的承力索断股的数量限界值不得超过()。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
- 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保证基础不下沉、不倾斜的情况下,腕臂支柱层数应不超过()。接触线与电连接线夹接触面,均用细钢丝刷清除表面氧化膜,并用汽油清洗,清洗长度不应少于连接长度的()双线路腕臂应保持
- 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允许有平缓的()。铜合金绞线承力索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00km/h及以上区段,利用检修作业车进行巡视时,运行速度不高于()。距离
弛度
负弛度#
正弛度2.0#
2.5
3.0
4.0A、25km/h
B
- 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运输时,软横跨支柱装车层数不应多于()。电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的限界值是()。200~250km/h区段接触线的坡度变化率限界值不超过()。供电线的机械强度安全系
- 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运输时,腕臂支柱(H38型支柱除外)装车层数不应多于()。爬距为1200mm的绝缘子在绝缘子型号表示方法上用()表示。检查火花间隙时,应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
- 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当翼缘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厚度,且累计长度不大于柱长的()时,允许修补。当水平排列,不同供电分段两附加导线悬挂点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接触网静态检测中附加导线的检测周
- 在特别潮湿及严重污秽等恶劣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的静态间隙困难值为()。电连接线应做成弹簧形状,圆圈的间距宜为()当回流线跨越非电气化股道时,对轨面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当耐张段长度在800m
- 接触网静态检测中硬横跨的检测周期为()。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AT保护线的动态间隙困难值为()。单开道岔和对称(双开)道岔,交叉点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限界值是:()。一个跨距内一根加强的接头不
- 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的动态间隙困难值为()。ν≤12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限界值不大于()。接触网结构高度的安全值为()。160mm#
200mm
240mm
300mmA、10mm
B、20mm
C、30mm
D、50mm#A、设计
- 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呈()状态。接触网静态检测中常动隔离开关的检测周期为()同一个跨距内承力索不允许有()接头。当线岔处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以上区段延长一跨并抬高后下锚的限界值为()。目前链型悬挂
- 允许通过二极管的最大平均电流称为()。接触网的检测方式有()两种。二极管的工作相间电流
二极管的通过的反向电流
二极管的额定整流电流#
二极管的导通电流A、静态和动态#
B、停电和带电
C、间接和直接测量
D、精
- 在特别潮湿及严重污秽等恶劣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AT保护线的动态间隙困难值为()。隧道内任一处带电体距接地体的绝缘距离要保证()以上。在160km/h以上运行区段,困难条件下最短吊弦长度不小于()。造成客
- 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的翼缘漏筋不超过2根,长度不超过()的,应及时修补。()及以上区段一般不进行步行巡视。160km/h以下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安全值不得大于()。ν≤12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限界值不大于()。接
- 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堆垛时,在支点上与地面接触的一层,应放置不小于()的垫木。简单悬挂中,接触线弛度限界值的允许误差为()。大修中更新的混凝土支柱的容量不应低于()。在新线调b值时,实际调的b值与所
- 接触网静态检测中承力索相对线路中心的位置的检测周期为()。当耐张长度在800m及以下时,一个耐张段内供电线断股的总数量标准值为()3年#
1年
半年
3个月A、0个#
B、1个
C、2个
D、4个
- 在特别潮湿及严重污秽等恶劣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的动态间隙困难值为()。每个接触网工区应配备充足的夜间照明用具,照明用具应满足夜间()范围内照明充足。160mm
200mm#
240mm
300mmA、100m
B、150m
- 地面传感器的纵向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铜接触线的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保证基础不下沉、不倾斜的情况下,软横跨支柱层数应不超过()。按规定,200km/h及以上区段
- 双层集装箱运输的路线,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小于()。供电(维管)段长每()对管内的关键设备至少巡视检查1次。6000mm
6200mm
6330mm#
6450mm1年#
半年
1个月
3个月
- 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保证基础不下沉、不倾斜的情况下,软横跨支柱层数应不超过()。2层
3层#
4层
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