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查看所有试题
  • 精耕细作农业的扩展期在隋唐辽宋金元时期,主要标志是:()

    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而不敢怠倦者,不强必贫;强必饱,辛勤劳作,才能维持基本生活③封建政府的重压下,小农劳动强度大,它
  • 秦汉以后,实物地租是我国古代地租的主要形式。

    秦汉以后,实物地租是我国古代地租的主要形式。导致人口迁徙的最根本原因是:()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 传统农业较之原始农业,以下哪种论述是错误的。()

    传统农业较之原始农业,以下哪种论述是错误的。()抗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严重衰退,其根本原因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农业加强统制和掠夺,推行殖民政策是()A、使用畜力牵引 B、使用人力操
  • 明清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以纯粹租佃制为特征。

    明清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以纯粹租佃制为特征。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特点是()。生丝也是中国的大宗出口商品,但在亚洲不同国家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中主要竞争者是()正确# 错误西方各国在华投资呈迅速上
  • 定额租契约租佃制中佃农自由度较分成租契约租佃制要低。

    定额租契约租佃制中佃农自由度较分成租契约租佃制要低。下列各项符合史实的是()正确# 错误夏朝时期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青铜制造是夏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
  • 我国土地私有制在汉代确立。

    因火车压死了人,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赎回该铁路后拆除。根据这段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甲午战争后,列强在华投资扩张的主要行业有矿冶业、水上运输业和()。《共同纲领》规定:“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
  •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可概括为以大庄园经济为特征的士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可概括为以大庄园经济为特征的士族门阀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
  • 在战国、秦汉、南北朝时期,我国精耕细作农业进入成型期,其主要

    在战国、秦汉、南北朝时期,我国精耕细作农业进入成型期,其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明清是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这一转型主要体现在()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相比,欧盟最突出的
  • 土地国有制是我国传统社会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新式。

    土地国有制是我国传统社会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新式。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认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 耜耕农业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制农耕农具,采取“刀耕火种”和“抛荒

    耜耕农业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制农耕农具,采取“刀耕火种”和“抛荒制”耕作方式。清代出现的天下四镇指:()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
  • 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否使用畜力

    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否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正确# 错误
  • 中国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开始了铁农具的使用。

    中国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开始了铁农具的使用。中国传统经济方式是一种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以()为基础。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①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
  • 中国原始农业是在采集经济中为开辟食物来源而发明的。

    中国原始农业是在采集经济中为开辟食物来源而发明的。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各解放区所
  • 中国传统经济方式是一种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以()为基础。

    中国传统经济方式是一种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以()为基础。以下哪句话对中国近代化路径的描述不正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课题组指出:“事实上,以人均GDP、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增加值占GDP的
  • 导致人口迁徙的最根本原因是:()

    导致人口迁徙的最根本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动力是()。中国近代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私人银行是()。民国北京政府
  • 明清两代由于人地矛盾突出,人口迁移表现形式为:()

    明清两代由于人地矛盾突出,人口迁移表现形式为:()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最主要反映了()A、向海外移民 B、向山区进发 C、向边区迁徙 D、以上皆是#A.耕作方式的不断改进 B.土地制度的日渐变化 C.人类文明
  • 我国人口分布从北重南轻到南重北轻的转折点在()。

    我国人口分布从北重南轻到南重北轻的转折点在()。从经济角度看,秦始皇统一中国最大的作用是()以下哪个不是新式富农的特点。()依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
  • 以下哪个时期我国人口增长最快?()

    以下哪个时期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①
  • 我国古代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统治观念是()

    我国古代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统治观念是()A、重农抑商# B、重商抑农 C、农商并重 D、以上三种观点交替存在
  • 北宋以前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可概括为()

    北宋以前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可概括为()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
  • 以下哪个描述不符合我国古代矿产资源的特点()

    以下哪个描述不符合我国古代矿产资源的特点()康乾时期,按绸匹计工资,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而不敢怠倦者,辛
  • 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影响是()

    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影响是()中科院研究员康隆平认为哪个地方的经济是内向型的()1946年11月,中美签订不平等条约()张謇认为发展实业的重点应放在纺织和钢铁两个行业上,但结果是纺织业得到长足发
  • 以下哪个不是我国古代土地资源的特性:()

    以下哪个不是我国古代土地资源的特性:()A、幅员辽阔 B、土特产品丰富 C、可利用土地远小于欧洲 D、土壤条件良好。#
  • 中国古代气候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四个温暖期分别是:

    中国古代气候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四个温暖期分别是:()2009年全球经济“老大”美国频频出手,3月18日美联储决定要撸起袖子印上万亿美元钞票,来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接着财政部启动万亿美元“有毒资产
  • 与小农经济相对应的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与小农经济相对应的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上述币制改革推行仅9个月,即告破产。其根本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税收中丧失殆尽的税种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传统经济部门主要是指()正确# 错误不能兑
  •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没有任何商品交易。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没有任何商品交易。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19世纪中国进口主要由哪三项构成?()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
  • 小农经济的特征之一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

    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
  • 人口迁徙的目的有维护生存和谋取发展,我国古代人口迁徙主要以后

    人口迁徙的目的有维护生存和谋取发展,我国古代人口迁徙主要以后者为主。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结果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影响有()①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②使封建守旧思想久久得
  • 引起我国古代人口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制度引起的周期性经

    引起我国古代人口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制度引起的周期性经济萧条。关于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②生产工具的发明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④自耕农的贡献
  • 商君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

    商君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明清时期,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最突出后果是()近代我国传统手工业发生了以下哪些分化?()清朝实行“更名田”和“摊丁入亩”,其共同作用是①缓和了阶级矛盾②放松了
  • 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体制可以归结为君主立宪制。

    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体制可以归结为君主立宪制。民间主导型工业化存在诸多问题()。清政府新政期间的立法分类为()。正确# 错误产业结构轻型化并难以升级# 技术水平低下并难以提高# 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竞争能力差#
  • 管子模式认为发展经济应农工商并重。

    管子模式认为发展经济应农工商并重。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叙述,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国民政府税收中丧失殆尽的税种是()。正确# 错误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商人
  •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且富矿、单一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且富矿、单一矿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独立而有威信的政府,但是近代中国政府却不是这样()正确# 错误独立 有权威 鱼肉人民# 腐败无能# 没有权威#
  • 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格局可概括为经济中心北上、政治中心南移。

    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格局可概括为经济中心北上、政治中心南移。从经济角度看,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能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二者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北宋以前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可概括
  • 我国可利用土地远大于欧洲。

    我国可利用土地远大于欧洲。王安石变法时所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
  • 北宋后我国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北重南迁人口分布格局被打破。

    北宋后我国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北重南迁人口分布格局被打破。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改变了传统守旧风气的()大量进口工业品或其他附加价值大的商品,而大量出口价格低廉的农副产品,导致严重的对外贸
  • 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是唐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是唐安史之乱后形成的。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按绸匹计工资,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
  • 我国古代幅员辽阔,可利用土地资源远远大于欧洲。

    我国古代幅员辽阔,可利用土地资源远远大于欧洲。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隋朝时期,涿郡货物经水路运输抵长安须经路线是()。正确# 错误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社
  • 气候变迁使得中国政治中心北移。

    气候变迁使得中国政治中心北移。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
  • 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特点是寒冷期越来越长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特点是寒冷期越来越长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商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有()①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②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③纸币出现且使用地区和发行量日益增
781条 1 2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