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秋谨写了《勉女权歌》,从日本回国后,创造了一本女性杂志叫().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是()冯桂芬的政论散文集名()。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于哪一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长篇小说《财主底女儿们》的
- 龚自珍1839年写的()共315首。黄遵宪1899年的《己亥杂诗》共89首。《己亥杂诗》
- 丘逢甲也是新派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梁启超在()第39则中说丘逢甲是“诗界革命一巨子耶?”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饮冰室诗话》《夏威夷游记》
《维新梦》
《新中国未来记》#
《新罗马》
- 贝青乔的()这组纪事讽刺诗也有120首之多。“同光体”在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影响巨大,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咄咄吟》陈三立#
沈曾植#
范当世#
曾国藩
陈衍#
- 柳亚子是()的领袖,也可以说是近代最末的一位重要诗人。柳亚子的诗作据说多至万首,是一位多产诗人。《磨剑室诗词集》收辑诗词5000余首。下列于1937年获天津《大公报》文艺奖金并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是()大约
- 秋瑾写了一些文字极其通俗,在形式上有重大突破的政治鼓动诗,如()等。宋诗派是道光、咸丰前后兴起的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派,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有()。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是近代大型组诗之一,总计有()首之多。
- 南社是一个以诗歌创作为主的革命文学团体,活动的中心在()。主要创作旧体诗,但也有一些成员如()等作过创作新体诗的尝试,写过一些通俗、自由的诗或者可供配曲的歌词。我国最早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签,曾翻译了
- 在新派诗人中,黄遵宪成就最大。如他的《今别离》,以()等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来表现离愁的传统主题。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电报、摄影、轮船、东西半球昼夜相背《夏威夷游记》
《维新梦》
《新中国
- 陈三立在变法失败之后,也仍然写了不少痛恨外强侵凌、忧心国事的作品,如1901年南归途中所作的().《晓抵九江作》一诗是同光体诗人()的代表作.《晓抵九江作》陈衍
陈三立#
沈曾植
郑孝胥
- 在《宋元戏曲考》中,王国维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源流的考察、比较和分析,第一次揭示了()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文学革命倡导者文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真戏曲”浪漫主义
自然主义
现代
- 鲁迅撰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斯巴达之魂》、《人之历史》等宣传科学和文化思想的重要论文。其中〈摩罗诗力说〉和()所论述的文学思想和理论主张,体现了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近代化和向现代化过
-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发表于1904年,是作者运用(),通过哲学的思辨比较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专论。宣扬了悲观消极的人生哲学。黄遵宪的《今别离》以()等四项近代科学事物来表现离愁别绪。叔本华的美学观电报#
- 王国维在1904年—1912年间,写了()等。《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
- 王国维主要从()那里接受了唯心主义的文艺观。他用去七、八年时间研读叔本华、康德思想学说,大力介绍他们的哲学观念,着力运用()、()和(),去分析美学问题,评论作家作品。以下属于钱钟书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康
-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他正是通过对同时代诗人()的诗歌评论,指出诗歌必须反对“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的错误倾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是指()1899年,陈衍提出“诗莫盛于三元”之说
- 林纾在20余年的译书生涯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184种之多()。光绪十八年(1892年),上海出现了一个刊登小说的期刊,这个期刊名叫()。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成立,发起人是()。如下的作品中
- 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述,刊行于1899年的法国小仲马的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这是林纾参与翻译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翻译小说。我国自宋元以来小说章回体这一平铺直叙而又呆板的固定形式,是林纾将
- 1904年,曾朴与丁初我、徐念慈在上海创办《小说林》月刊,在此期间,(曾朴以“东亚病夫”的笔名)译嚣俄()的《马哥王后佚史》。从曾朴的整个文学翻译活动来看,还是以介绍法国戏剧文学为中心。清朝末年有所谓“清季四大
- ()也是一位致力于外国文学翻译的作家。曾与()《初我》、徐念慈《觉我》一起被视为“清末介绍西洋思潮的常熟三巨子”。《白马湖之冬》中表现了作者()曾朴;丁祖荫;对冬天的厌倦
对春天的期盼
处事泰然的达观态度
- 而作为精通中、日、英、梵几种语言的(),他曾把英国拜伦、雪莱、彭斯,德国的歌德以及印度诗人陀露。多等人的作品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读者。苏曼殊;
- 文学作品的最早译述,要数诗歌的翻译。据《清外史》载,清政府的官员董恂于1864年以前就曾改译过美国诗人()的《人生颂》。这可算是我国最早翻译的英语诗歌。二十世纪之初,王国维花了六七年的时间研读()的哲学著作,
- 曾孝谷、李叔同等也为中日文学的交流作出过贡献。他们于()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早期话剧的演出团体——()。下列属于“九叶”诗人的有()1906年;春柳社鲁藜
辛笛#
郑敏#
袁可嘉#
穆旦#
-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卷头凡例里提出()“三点论”,这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翻译理论。龚自珍《己亥杂诗》写于哪一年:()信、达、雅1837年
1838年
1839年#
1840年
- 黄遵宪的一些诗作,别具风味地表述了自己幼稚的社会和自然的科学见解,如()等。曾门弟子中致力于湘乡派文向桐城派文复归的是()《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薛福成
黎庶昌
吴汝纶#
张裕钊
- 又是日本文化的介绍者。他于1879年和1887年先后完成的()和《日本国志》,向国人介绍日本文化,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散文,关怀现实,针砭时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社诗人的诗作,写过一些通俗、自由的诗或者可供
- 为了提倡戏剧改良,陈去病、柳亚子等创办了()戏剧杂志,把“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作为编辑《大舞台》的“唯一之目的”。为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更好地发挥文章的社会功能,曾国藩对桐城散文进行了
- ()等人的学说,都为近代部分学者、文学家们所称道,因而给当时哲学思想与文学思想以巨大的影响。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处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期间,几乎是与()运动同步发展的。被誉为“清末介绍西洋思潮的常
- 梁启超于1902年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小说刊物——《新小说》。并从翻译日本的政治小说中得到了启悟,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标明为()的“《新中国未来记》”,演述维新派的政治理想,并选择政治小说样式,开始发动中国的“
-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7年开始酝酿,()在()正式宣告成立。()是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南社出版《南社丛刻》222集。1909年11月13日;苏州虎丘张东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继续发扬在“戊戌政变”前创学会办刊物的进了精神,先后在日本创办了()等报刊,以推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改变了广大国人
- ()写《小说原理》。夏曾佑
- 九年后(1896年),梁启超受黄遵宪的委托,主编《时务报》,散文改革就紧鼓密锣地进行起来,《时务报》遂成为()的主要阵地。近代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凡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点论,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文
- 在“文界革命”中做出巨大贡献,除梁启超外,当推裘廷梁。他创办《无锡白话报》。他是中国近代白话文运动的主要先驱者之一。1897年,他在()上发表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正式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苏报》
-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新小说》杂志,又接受黄遵宪的建议,特辟()专栏,专门发表一些通俗体的诗作,将诗体的改革引向诗文合一的道路。“杂歌谣”
- 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上,开辟了第一块公开的诗歌创作阵地()专门发表新派诗作。后来在《新民丛报》,又专辟了()专栏,作为新派诗的主要阵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是指()《清议报
- 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有龚自珍、张维屏、魏源、张际亮、林昌彝等。林昌彝是一位以诗论著称于世的诗论家,他的()是这一时期代表进步文学思想的诗学专著。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
- 所谓“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诗派。这一诗派的代表诗人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陈衍的()是这一诗派诗学理论的专著.冯桂芬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是()一文。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
- ()是湘乡派的领袖。主要作家有号称曾门四弟子的()。林纾的《荆生》是一篇()。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丈夫是一个()。“文界革命”中出现的“新文体”又叫“报章文体”,发表这类进步文章的主要阵地是()曾国藩;
- “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这一诗派()的是(),代表诗人有()。这一诗派,标榜宋诗,以苏()黄()为宗,反对宗唐,开始时颇有一股要革新诗风的锐气。随着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大量涌入我国,逐渐形
- 近代维新变法思想的真正产生和出现是在19世纪70、8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等。1898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诗作的诗歌园地,其栏目名称是()王韬、马建忠、郑观应、陈炽“诗界潮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