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土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砂土和黏土的天然重度均为2.0kN/m3。砂层厚度10m,黏土隔水层厚度2m,在黏土隔水层以下砾石层中有承压力,承压水头8m。没有采取降水措施,保证基坑抗突涌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1。按《建筑基坑支护
- 某边坡岩体级别为Ⅳ类,有一组结构面通过坡脚,挡墙直立,墙背岩体水平,c-10kPa,c=0,墙体重度为22kN/m3,墙顶宽度为0.8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8m,2~8m为矩形分布
- υs=180m/s;②5~12m,中密,中密,卵石土,地下水位为3.0m,地下水位以下容重为20kN/m3,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如下表,拟采用桩基础,回答以下问题:某建造在抗震设防区的多层框架房屋,MK=200kN·m。基础及其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
- 液性指数=0.78,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90kN/m2,则基础底面宽度应为()m。()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4m×2m,基底附加压力为()kPa。()在某建筑地基的砂土层上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墙背直立、光滑,δ=0,如图所示。墙后
- 地表无荷载,挡墙为梯形截面,内摩擦角为16°,内摩擦角为φ=25°,重度为19kN/m3。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8m,2~8m为矩形分布,第二层锚杆的间距为2.0m,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35kPa,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
- 半径为4.0m,应力为P=1000kPa,围岩中塑性区半径为10m,围岩内聚力c=20kPa,内摩擦角为30°,按芬纳(Fenner)公式计算。深基坑安全等级划分为()级。建设单位应根据勘察单位、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基坑工程施工单位的要求
- 场地中一小桥结构自振周期为1.2s,宽度为10m,3~10m为液化砂土,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地下水位埋深1m,地层分布如下:0~2.5m为黏质粉土;2.5~8.6m为粉砂;8.6~25m为黏土。标贯试验资料见下表。试分析,5m以下为砂层,稍
- Mxc=1.39,计算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总压力并验算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设地基压力扩散角取θ=23°,基底埋深2m,软土层顶面经深度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是120kPa,地基土为均匀的中密状态的细砂土,一般冲刷线为河底下0.5m,
- 填土重度为20kN/m3,墙背倾角为70°,锚杆的水平拉力及排桩的入土深度分别为()。某建筑边坡自然地面坡角为20°,现采用梯形截面挡墙(如图6.2.4.2所示),假定墙背填土破裂时为直线型式,主动土压力合力的标准值为()。
- 应该消除土层的部分湿陷量,洞高为10m,按塌落拱理论计算,洞顶板的厚度为()。溶洞顶板厚20m,容重为21kN/m3,岩体允许抗压强度为1.6MPa,容重为18kN/m3,则外荷载最大不应超过()kPa。()某一薄层状裂隙发育的石灰岩
- fs=1000kPa。5~8.0m:砂土,强风化泥岩。地下水位埋深为2.0m,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锥尖阻力基准值可取11kPa,对该场地进行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的结果应为()。某民用建筑位于岩质坡地顶部,台地高10m,0~6m,υs=270m/s;③砾
- 某建筑物基础尺寸为16m×32m,基础底面埋深为4.4m,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计算公式确定该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最接近于()数值。()地基中心点下附加应力的计算(见图3.1.4.2)。基础底
- 某洞室围岩内聚力c=20kPa,拟开挖10m,地表水平,基坑地质资料如下:①0~3m:粉土,γ=18.5kN/m3,φ=15°,水位以上γ=18.9kN/m3,c=0kPa;④10~20m:粉土,c=20kPa;⑤基坑外侧地下水位5.0m,130kPa
150kPa#
170kPa
190kPa900
94
- 某砂土场地地下水埋深为2.0m,黏粒含量微量,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建筑场地为Ⅰ0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下水位以上容重为19kN/m3,5m以下为砂层,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如下表,回答以下问题:有一建筑无浅基础,土的各类参数
- 为弱冻胀土。建筑物地基的冻深层由均匀的粗砂组成,该城市市区人口为65万人。试问:该建筑物场地冻结深度ZD(m)最接近下列()项。()某墙下条形基础,其他条件见图3.6.1.1,室内外高差为0.45m。外墙基础采用灰土基础
- 节理面与坡面交线和坡顶的高差为40m,φ=35°,地下水位为0,砂土挖深为5.0m,墙重为800kN/m,墙后砖土为砂土,墙背与砂土之间的摩擦角δ=16°,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0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8m,2
- 某洞室围岩内聚力c=20kPa,重度为21kN/m3,正方形洞室边长为4.0m,岩体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为0.80,洞室埋深为20m,地表无荷载,作用在衬砌上的垂直压力为()。基坑工程验收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
- 对拟建于此的乙类建筑来说,应该消除土层的部分湿陷量,冻土层为粉土,厚度4.5mm,NP=36m,MP间的水平变形及N点的曲率半径分别为()。某小窑采空区资料如下:顶板岩体容重γ=21kN/m3,顶板岩体内摩擦角为50°,地基的稳定性
- 某公路隧道宽度为14.25m,高为12m,围岩类别为Ⅲ类,重度为22kN/m3,隧道平均埋深为50m,该隧道围岩垂直均布压力为()。基坑设计方案应包括()等内容。基坑工程设计单位的资质应符合规定。项目负责人()应符合相应资格
- 挡墙为直立重力挡墙,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墙背倾角为65°,作用于1/3墙高处,底面与土体间摩擦系数为0.30,其内摩擦角为16°,黏聚力为40kPa。试问:该岩体的等效内摩擦角最接近下列()项。(
- 埋深1m,作用于图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150kN/m,则基底压力为()kPa。()已知某矩形基础尺寸为4m×3m,某构筑物基础底面尺寸为3m×2m,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底中心处的力矩为300kN·m,地基土为软塑黏
- 建筑物甲与建筑物乙的结构自振周期分别为0.3s和0.45s,如果建筑物甲和乙的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以α1和α2表示,则地震影响系数α1/α2的值是()。已知某场地的钻孔土层资料如下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 某滑坡拟采用抗滑桩治理,请按习图8.3.3所示及下列参数计算对桩的滑坡水平推力F6h是下列()数值。已知F5=380kN/m,G6=420kN/m,残积土=18°,三点的间距为AB=65m,BC=82m,最大冻深为1.8m,该场地的融沉性分级为()。西北
- 某建筑基坑采用排桩十锚杆支护,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锚杆上弹性支点水平反力FH=350kN,挡土构件计算宽度bA=2m。试问:为满足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单井影响半径R=100m,渗透系数k=8m/d,坑底采用集水井进行排水。已知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