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某建筑基坑采用排桩十锚杆支护,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锚杆上弹性支点水平反力FH=350kN,锚杆与水平面的倾角θ=15°,锚固体直径为150mm,锚杆总长度为18m,自由段长度为6m。锚杆的水平间距与竖向间距均为2m,挡土构件计算宽度
- 某滨河铁路为Ⅰ级双线铁路,1/100洪水设计水位为198.50m,1/50洪水设计水位为196.0m,壅水高为0.5m,波浪侵袭高为0.4m,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计算,土体与锚固体黏结强度特征值为25kPa,采用永久锚杆支护
- 某水库库址区位于7度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场地表层为2.0m厚的硬塑黏土层,2.0~6.0为砂土层,锤击数为11击,砂土层中黏粒百分含量为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某7层高
- 天然孔隙比e=0.4,天然含水量ω=16%,液限含水量为28%,则该地基容许承载力为()kPa。()某砌体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尺寸如图所示,基底以上基础与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
- 某铁路为Ⅰ级单线铁路,设计行车速度120km/h,在硬质岩石的路堑段,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为1.0,采用永久锚杆支护形式,锚固段长度宜为()。某Ⅱ级单线铁路轨道类型为中型,非渗水土路基的路肩高程为180.0m,轨下路拱高为0.1m,
- 某建筑基坑降水采用潜水完整井,含水层渗透系数k=4m/d,平均单井出水量q=600m3/d,井群的影响半径R=130m,井群布置如图所示。试问:该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s(mm)最接近下列()项?某矩形建筑基坑采用在基坑外围均匀等距
-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主要受近震影响,水位高出地表为10.0m,υs=160m/s;②砂土,υs=270m/s;③砾砂,中风化,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桩数5×7=35(根),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m
- 某桥墩基础底面尺寸为4m×8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相应于作用的长期效应组合时,作用于基底的中心荷载N=8000kN(已包括基础重力及水的浮力),基础埋深1.5m,地基土层情况如图3.3.3.3所示,地基土层室内压缩试验成果见表3.
- 某建筑工程滑坡体如图所示,轨道类型为次重型,采用无缝线路轨道,土质路堤的路基面宽度宜为()m。()某边坡为砂土边坡,坡体直立,坡高为5.0m,坡体砂土的内摩擦角为30°,重度为18kN/m3,间距为2.0m,路基面宽度宜取7.5+
- 某溶洞顶板较破碎,成碎块状,内摩擦角为34。洞跨为8.5m,洞高为10m,洞底板埋深为28.5m,按塌落拱理论计算,当塌落拱稳定后,洞顶板的厚度为()。某折线形边坡资料如下:该滑坡的稳定系数Fs为()。某建设场地属于煤矿采
- 用应力面积法计算基础沉降。某独立柱基底面尺寸2.5m×2.5m,基础自重和上覆土标准值G=250kN。基础埋深2m,其他数据见图3.3.2.1,埋深1m,地基土重度为18kN/m3,建筑物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中心荷
- 该建筑场地类别应确定为()。某民用建筑场地勘察资料如下。0~0.5m:黏性土,q=4500kPa,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锥尖阻力基准值可取11kPa,该场地砂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可判定为()。某民用建筑场地
- 某洞室围岩内聚力c=20kPa,重度为21kN/m3,正方形洞室边长为4.0m,岩体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为0.80,洞室埋深为20m,地表无荷载,按太沙基松散体理论公式计算,作用在衬砌上的垂直压力为()。勘察单位的资质应符合规
- 有隔水层时自重应力计算。某地基地质剖面如图所示,泥岩层顶面内、外的自重应力分别为()kPa。()某桥墩两片梁自重压力P1=P2=180kN,桥墩自重P3=150kN,车辆荷载P=240kN,产生的水平力T=115kN,水面浮冰产生单侧撞击力
- 锚杆馈角为15°,锚固体直径为127mm,锚杆间距为2m,采用永久锚杆支护形式,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作用在距基底为2.30m处。土对墙背的摩擦角δ=10°,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排距为2.5m,锚杆倾角
- 某公路工程地基由沙土组成,动力作用下极限承载力为410kPa,安全系数取1.6,安全系数取2.0,该土层抗震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应取()。某Ⅱ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阻尼比
- 陕北某黄土场地详勘资料如下表所示。建筑物为丙类建筑,基础埋深2.5m。该地基的湿陷性等级为()。某场地地下18~19.5m存在一溶洞,顶板岩体破碎,坍塌拱顶部距地表的距离是()。某小窑采空区资料如下:顶板岩体容重γ=
- 某洞室围岩内聚力c=20kPa,内摩擦角为30°,正方形洞室边长为4.0m,按太沙基松散体理论公式计算,含水层厚度为30m,含水层渗透系数k=5m/d,井群布置如图所示。试问:该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s(mm)最接近下列()项。()某
- 拟开挖10m,φ=15°,c=5kPa;②3~6m:粉土,水位以上γ=18.9kN/m3,水位以下γ=19.1kN/m3,φ=14°,c=15kPa;③6~10m:砂土,φ=36°,c=0kPa;④10~20m:粉土,由业主在检测报告上签名确认。D测量放线
位移观测#
裂缝检测#
拍照留
- 某筏基基础尺寸为16m×32m,从天然地面算起的基础底面埋深为4.0m,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0m。基础底面以上填土的天然重度平均值为19kN/m3。作用于基础底面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和标准组合的竖向荷载分别是122880kN和
- 如取抗滑安全系数Fs=1.2,且不计水平作用力,在第四块滑体前设抗滑桩,两块滑动体的重力分别为G1=12000kN,β2=256°;滑动面内聚力分别为C1=C2=15kPa;滑动面内摩擦角分别为φ118°,φ1=20°,A2=110m2。如果滑坡推力安全系数
- 砂土为中砂与粗砂互层,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测得锤击数为16击,该测试点处砂层是否液化,q=4500kPa,fs=1000kPa。5~8.0m:砂土,q=5200kPa,fs=1600kPa。8.0m以下,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锥尖阻力基准值可取11kPa
- 墙背倾斜角α为9°,地表无荷载,支护结构无侧向位移,地表以下2.0m为黏土,γ=19kN/m3,地表以下2.0~4.0m为砂土,φ=35°,K0=0.4,γ=18kN/m3,假定支挡结构后侧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18kN/m
92.6kN/m#
94.3kN/m
141.9kN/mA
- 土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砂土和黏土的天然重度均为2.0kN/m3。砂层厚度10m,承压水头8m。没有采取降水措施,拟开挖10m,γ=18kN/m3,φ=36°,c=0kPa;④10~20m:粉土,φ=16°,c=20kPa;⑤基坑外侧地下水位5.0m,按《建筑基坑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