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夏玉米免耕贴茬种植的好处是()。玉米是通过()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玉米按子粒形态结构分类有()个类型。防止玉米空杆、秃尖的途径是()。玉米的生育特性有()。A、省工节本、增产增收B、抗旱高温、保苗促穗C、
- 玉米螟产卵多产在()厘米以上的植株上。利用性诱剂防治玉米螟,是在玉米成虫发生期间,在田间放置性诱剂诱杀玉米螟雄蛾。每公顷应放置()个以上。玉米的生育特性有()。玉米雄穗开花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玉米瘤
-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生育()期的病害。玉米()%的次生根主要集中分布在0-30厘米土层内。玉米按用途可分成()个类型。玉米是()植物。A、前B、中C、中后D、后A、50-60B、70-80C、60-70D、40-502
3#
4长日照#
短日照
- 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全生育期内都可以感染,()前后为盛发期。A、抽雄#
B、大喇叭口
C、拔节
D、苗期
- 玉米穗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玉米根系一般可深入土层()cm以上,但80%的根系集中分布在()cm土层内。根系横向延伸真径约()cmA、保全苗B、促根壮苗C、促叶壮秆D、保护叶片不早衰A、130-1400-2040-50
B、130-1400-
- 50%甲胺磷拌春玉米种子:药、种子的比例为(),可有效地防治小地老虎折茎,并可防治蛴螬、金针虫等。下列玉米品种,适合第一积温带种植的是()。高油玉米,油含量的()%是在胚芽中,占胚芽重的()%。玉米追施尿素后,
- 玉米蚜虫发生条件是玉米()期平均温度()度,旬降水量低于20毫米等高温干旱的年份易猖獗危害。玉米紧凑型株型叶片与茎秆的叶夹角小于()度。A、前期23--25B、后期25--30C、中后期23--25D、中后期27--30A、15#
B、1
- 玉米催芽时最适宜的温度为()度左右.玉米蚜虫发生条件是玉米()期平均温度()度,旬降水量低于20毫米等高温干旱的年份易猖獗危害。玉米雄穗的开花顺序是()A、18B、20C、25D、30A、前期23--25B、后期25--30C、中
- 最早我国种植玉米的是(),糯玉米亚种产生于()。A、河南中国#
B、云南中国
C、广西巴西
D、甘肃加拿大
- 北方春玉米区种植方式以玉米单作、春播为主。主要种植区的无霜期为()天。华东地区夏玉米最佳播种时间是()玉米的根系一般可深入土层140-150cm以上,但80%的根系集中分布在()土层内。玉米南方锈病夏孢子在新鲜叶
- 玉米的熟期类型按生育期可分为()类。双斑萤叶甲主要以成虫为害玉米的(),造成玉米减产。A、3B、5C、6D、7A、叶片
B、雌穗花丝
C、灌浆期的籽粒
D、以上三项都正确#
- 双斑萤叶甲主要以成虫为害玉米的(),造成玉米减产。利用性诱剂防治玉米螟,是在玉米成虫发生期间,在田间放置性诱剂诱杀玉米螟雄蛾。每公顷应放置()个以上。A、叶片
B、雌穗花丝
C、灌浆期的籽粒
D、以上三项都正确
- 玉米根倒扶起的适宜角度为()度,扶起的时间越早越好。高油玉米,油含量的()%是在胚芽中,占胚芽重的()%。A、20-40B、30-50C、40-60D、50-70A、70、30-35
B、75、35-40
C、80、40-45
D、85、45-50#
- 玉米苗后除草叶龄数指的是()玉米受精后(),种胚已具有发芽能力。A、可见叶龄B、展开叶龄C、任何叶龄D、不清楚A、5—10天B、10—15天C、15—20天D、20—25天
- 玉米耕葵粉蚧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表土下玉米根节周围,刺吸植株汁液,以()叶期为害最重。A、1-3
B、4-6#
C、7-9
D、10-12
- 是在玉米成虫发生期间,在田间放置性诱剂诱杀玉米螟雄蛾。每公顷应放置()个以上。在东北春玉米区,用白僵菌封玉米秸秆垛消灭越冬幼虫。在5月上中旬,于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化蛹前,每立方米垛量用白僵菌(每克含孢子量300
- 玉米从受精后籽粒开始发育至成熟,统称为灌浆期。整个灌浆过程又分为()个阶段。高温高湿的玉米叶部病害不包括()A、3
B、4#
C、5
D、6A、大斑病B、小斑病C、弯孢菌叶斑D、灰斑病#
- 玉米产量形成期在下列哪一时期()玉米秃尖缺粒主要与()等密切相关。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斑多在玉米()叶期开始出现,发生高峰期为玉米抽雄至灌浆期。A、拔节期B、花芽分化期C、孕穗期D、花粒期A、品种B、土壤、肥
-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腐病,是玉米生长()发生的突发性病害。玉米收获在()进行。适宜春玉米播种的土壤绝对含水量冲积土为()%。二高一优农业是指()。A、后期B、中期C、前期D、无#乳熟期
蜡熟期
完熟期#A、15-18
- 玉米单交种一级种的净度不低于()玉米耕葵粉蚧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表土下玉米根节周围,刺吸植株汁液,以()叶期为害最重。A、98.0%B、94.0%C、85.0%D、92.0%#A、1-3
B、4-6#
C、7-9
D、10-12
- 玉米叶片失绿、簇生、小叶、节间缩短、植株矮小、生长受抑制是由于缺()玉米追施尿素后,应间隔多长时间浇水?()田间低温高湿有利于玉米蚜发生,温度在23℃左右,相对湿度在()左右最适合生存。当今世界上玉米平均单
- 玉米()%的次生根主要集中分布在0-30厘米土层内。低产玉米区关键性增产技术不包括哪项?()玉米一般千粒重为()g.A、50-60B、70-80C、60-70D、40-50A、增加肥料,培养地力.B、加大密度,提高群体产量C、及时浇水D、
- 玉米完熟期的判断标准是()玉米种子的临界含水量()%。A、玉米苞叶变白,苞叶上口松散。B、乳线消失。C、籽粒黑层出现。D、以上三者都对。9
11#
14
16
- 玉米雄穗发育到生长锥伸长期,对应于玉米生长发育的()。玉米丝黑穗病的冬孢子在土壤中至少能存活()年,有的甚至达()年。A、拔节始期B、拔节后期C、小喇叭口期D、大喇叭口期#1~2,5~6
2~3,7~8#
4~5,8~10
5~6,12
- 玉米子粒成熟的标志是。()玉米()%的次生根主要集中分布在0-30厘米土层内。A、植株叶片干枯B、果穗包叶干枯C、乳线消失D、整株干枯A、50-60B、70-80C、60-70D、40-50
- 玉米的主要虫害是()。下列昆虫不属于玉米田天敌的是()。玉米根倒扶起的适宜角度为()度,扶起的时间越早越好。乙草胺主要用于()除草。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是我国玉米三个主要
- 玉米隔离种植的方法有:自然屏障隔离、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其中以()隔离和()隔离效果较好。关于玉米褪绿矮缩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屏障隔离空间隔离B、空间隔离时间隔离C、时间隔离自然屏障隔离D、
- 玉米的主要病害是()。玉米蚜在平均气温()℃以上,就可繁殖为害。A、大斑病B、铁甲虫C、稻曲病D、条锈病#A、7B、6C、5D、4#
- 北方春播玉米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玉米是通过()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玉米隔离种植的方法有:自然屏障隔离、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其中以()隔离和()隔离效果较好。玉米雄穗发育到生长锥
- 在12℃-20℃条件下,玉米南方锈病夏孢子在风干老叶上的存活时间为()天。玉米定向留苗是指()。地膜春玉米在幼苗长出()叶片完全展开时进行间苗,定苗在()片叶时完成。最早我国种植玉米的是(),糯玉米亚种产生于(
- 玉米杂交种纯度每下降1%,每亩减产约()千克。玉米的主要检疫性病害是()。玉米蚜在平均气温()℃以上,就可繁殖为害。取食玉米种子和幼苗,被害处呈乱麻状,形成纵横弯曲隧道的地下害虫是()。下列关于林木资产死亡
- 造成玉米种子纯度低落的主要原因有:()玉米采用玉米播种机进行播种时,为避免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伤苗造成的密度不足,可在适宜密度基础上增加()的播种量。北方春玉米区种植方式以玉米单作、春播为主。主要种植区的无
- 突变时一种嘌呤变成另一种嘌呤,或一种嘧啶变成另一种嘧啶称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分生孢子萌发侵入植株叶片后经()天即可表现症状。玉米完熟期的判断标准是()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干旱反应不同,造成的减产程度达30
- 玉米播种后导致烂种的主要原因是()。防治玉米蚜虫不宜使用以下哪一种药剂?()黏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一带,在这一纬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玉米苗期常见虫害有:()A、土温低种子不能
- 玉米苗后除草最佳喷药时间()玉米瘤黑粉病的侵染高峰期常在()。A、玉米2—5叶期,杂草2—4叶期B、玉米1—5叶期,杂草1—2叶期C、玉米6—8叶期,杂草2—4叶期D、玉米2—5叶期,杂草4—5叶期#三叶以前
6~8叶期
大喇叭口期
抽雄
- 玉米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肿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并迅速膨大,表面变暗,略带浅紫红色,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此病害为()以下不是玉米穗期决定的产量因素是()。玉米秃尖
- 高油玉米,油含量的()%是在胚芽中,占胚芽重的()%。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干旱反应不同,造成的减产程度达30%以上的生育期为()。玉米淀粉被认为是化学成分最佳的淀粉之一,纯度达()%。玉米淀粉的提取率已达()%。A、
- 在玉米幼苗期缺(),新生叶脉间失绿,呈淡黄色或白色,故也称“白苗病”。玉米雄穗发育到生长锥伸长期,对应于玉米生长发育的()。取食玉米种子和幼苗,被害处呈乱麻状,在地表土层2—10cm窜动,形成纵横弯曲隧道的地下害虫
- 玉米施肥的关键时期是()玉米秃顶的主要原因是()玉米耕葵粉蚧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表土下玉米根节周围,刺吸植株汁液,以()叶期为害最重。“老头苗”的显症期在玉米定苗后6~8叶期,一般发生率为()%,严重地块()%
- 玉米种子的结构不包括()北方春玉米种植模式其中之一是宽窄行种植,也称大小垄,行距一宽一窄,适宜于高密度、高肥水条件下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目前多采用宽行距()厘米,窄行距()厘米。北方春玉米在苗期发生叶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