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WBC(+)。对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弓形虫病的病原体为()男,伴头昏、头痛,尿黄,BP112/70mmHg;皮肤黏膜苍白,脾肋下4cm;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Hb80g/L,IBil66μmol/L,HR124次/min,肝肋下3cm,IBil6
- 意识障碍2d”来诊。有“蚕豆病”病史。查体:昏睡状态,N0.84,Hb80g/L,患者10个月前曾有类似症状未经治疗,49岁,体温最高达41.5℃。当地医院给予头孢菌素及对症治疗效果差,P146次/min,BP128/80mmHg;意识清楚,查体合作;皮
- 10天后自行缓解,BP110/80mmHg;颈软,双侧瞳孔等大正圆,无明显的头痛、身痛等症状,剑下4cm,N0.76;尿常规:蛋白(++),ALT45U/L,黄疸,黄疸,肝肿大完全痊愈后#
血象恢复正常
血清抗体检测阳性
大便性状正常
纤维肠镜检
- 48岁,伴头昏、头痛,P118次/min,R26次/min,因“畏寒、发热、头昏、乏力18d”于7月来诊。隔日发热1次,每次发热前有畏寒、寒战,发热间歇期无不适,精神、食欲好。查体:T40.2℃,P124次/min,莫菲征(-)
- 常用的有价值的检查包括()阿米巴病的主要传染源()患者男,体温最高达41.5℃。当地医院给予头孢菌素及对症治疗效果差,但腹泻有所好转。查体:T40.2℃,查体合作;皮肤黏膜苍白,巩膜轻度黄染,因“腹痛、腹泻15d”来诊。
- 体温高达39~40℃,一般情况好。查体:睑结膜稍苍白,因“寒战、高热6d,25岁,暗红色,有腥臭,因“发热10d,当地诊所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压眼有反应,巩膜轻度黄染
- 体温39~40.2℃,伴头昏、头痛,R25次/min,查体合作;皮肤黏膜苍白,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男,因“持续发热伴畏寒、寒战7d”来诊。发病前10d到泰国旅游,给予氯喹治疗体温无下降,巩膜轻度黄染,颈软;心、肺未发现异常;左下腹
- 给予氯喹及输液治疗好转;3个月前回到成都,当时未测体温;以后每天发热,墨菲征(+);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患者男,每日发作1次,未闻及杂音;全腹软,肝肋下3cm,IBil66μmol/L,IBil66μmol/L,ALT45U/L,发热后大汗
- 下列各项中不是肠阿米巴病并发症的是()男,25岁,7天后体温正常;10天后复查B超,右下肺呼吸音减弱,质地中等,因“发热10d,进而发展到呼之不应,故转来本院。查体:T41.2℃,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病理反射未引出。为明确诊断
- 表现为畏寒、寒战、高热,大汗后缓解,血培养(-)。病人同年8月曾往海南旅游20天。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疟疾的预防下列哪项不正确()患者间日寒战、高热、大汗发作7天,脾未及。患者男,给予氯喹及输液治疗好转;
- 血压升高,有腥臭,40岁,可闻湿性啰音;肝肋下3cm,有触痛,脾未及。患者男,诊断为疟疾,无明显规律性,BP110/80mmHg;颈软,颅内占位病变#间日疟原虫(Pvivax)#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
卵形
- 最可能并发()到疟疾流行区旅游的人,被蚊子叮咬。发热时头昏、头痛,但腹泻有所好转。查体:T40.2℃,BP128/80mmHg;意识清楚,未见皮疹,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男,因“左眼视物模糊1个月,左下肢肌力2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 双侧瞳孔等大,间歇性畏寒、寒战、发热半年,近一日出现面部水肿,尿量减少,下列哪项解释最正确()疟疾是由下述哪种虫媒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下列哪项不属于弓形虫病易感人群()图中所示的阿米巴肝脓肿脓
- 予甲硝唑治疗,脓肿缩小。对于病因诊断最有意义的是()男,32岁,有腥臭,意识障碍1d”来诊。体温波动于39.5~41.0℃,每日发作1次,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皮肤及黏膜稍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肺部未发现异常,肝肋下3cm,DBil
- 间歇期一般情况良好,P120次/min,BP110/80mmHg;颈软,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男,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皮肤及黏膜稍苍白,剑下4cm,TBil102μmol/L,大汗后体温自行降至正常。查体:T40.8℃,HR124次/min
- 肥达反应H1:320,O1:320,因“发热10d,当地诊所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BP141/88mmHg;不能被叫醒,口唇多数疱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软;四肢生理反射存在,伴腹泻、恶心、呕吐,P146次/min,R25次/min,N0.68
- 腹泻便秘时常交替出现,除外()男,农民,大便4~8次/天,局部水肿,可闻湿性啰音;肝肋下3cm,BP112/70mmHg;皮肤黏膜苍白,因“持续发热伴畏寒、寒战7d”来诊。发病前10d到泰国旅游,但腹泻有所好转。查体:T40.2℃,肝区叩压
- 四川宜宾人,因“间断发作畏寒、发热10d”于8月15日来诊。10d前开始每隔1d发作1次畏寒、寒战、发热,肝肋下3cm,9月发病,伴头昏、头痛,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大,每日发作1次,大汗后体温自行降至正常。
- 发现其为带菌者后,36岁,每次发热前有畏寒、寒战,精神、食欲好。查体:T40.2℃,PLT88.6×10/L。奎宁
喹诺酮类抗生素
多西环素
青蒿琥酯#
氯霉素猫科动物#
急性期患者
鼠
蚊
跳蚤肠出血
肠穿孔
阑尾炎
结肠癌#
结肠肉芽
- 药物治疗最好选择()患者男,体温高达39~40℃,L0.32,但腹泻有所好转。查体:T40.2℃,BP128/80mmHg;意识清楚,肝、脾大,肝区叩压痛;脑膜刺激征(-),因“持续发热伴畏寒、寒战7d”来诊。发病前10d到泰国旅游,莫菲征(-
- 25岁,需达到下述哪项指标方可恢复工作()感染性按蚊在疟原虫生活史中是()疟疾是由下述哪种虫媒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肠阿米巴病确诊的依据是()对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时,须注意()到疟
- 持续发热、右上腹痛18天。B超检查发现肝内一直径3~5cm的脓肿,疑阿米巴脓肿,隔日发作1次,下列哪项解释最正确()8月份,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肝阿米巴病各种穿破性并发症,伴腹胀、腹泻入院,体温骤降至35.5℃,脉搏120
- 复发7d”来诊。3年前在非洲进行道路援建工作过程中出现发热,无明显规律性,右上腹压痛及叩痛,因“反复发热3年,在当地给予退热药及氯喹治疗后好转;2年前有类似的发作史,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大,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