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的目标属于()。在特定时期,我国政府为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由政府出资专门收购和集中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机构是()。交往焦虑
上学焦虑
考试焦虑#
课堂焦虑常
- 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把一系列有关信息组成特定序列,通过学习并下意识地吸收,促成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这种方法是()。展会有校级和班级之分,校级晨会包括()。世纪有一位法国
-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角色扮演中()成为教学的中心。设计教学活动
开展各种活动
帮助学生成长#
社会角色学习教师
学生#
家长
社会
-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教学评价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
- 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组织策略属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能否自觉关注()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卡普杰列夫
苏霍姆林斯基
乌申斯基#
布隆斯基精加工策略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调
- 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的目标属于()。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l806年出版了()。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课程不应指向活
-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地基承载力作深度修正时,对设有地下室的条形基础而言,基础埋置深度应()。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功能:主要是指评价目标
-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研究课题的来源?()在班级管理中,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是()我国现行学制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
教学课题的提出#
教育科学研究规划A.优秀班干部
B.负责的班主任
-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规范文化的综合。其中,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世纪有一位法国人
- 认识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值就扩大10倍,从而想到,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值就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这种思维属于()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年,小学改为四二制,初小设《社会》(包
- 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角色扮演中()成为教学的中心。
- 把一系列有关信息组成特定序列,通过学习并下意识地吸收,达到激发内在潜力,促成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这种方法是()。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脑没有语言逻辑思维
- 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应着重强化其()()年,初小设《社会》(包括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两科。示范法
系统脱敏法
代币奖励法#
认
- 班级管理目标中,贯穿班级管理始终的中心和主题是()。1878年,()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目标项目
目标值
目标方针#
目标设想A.盛宣怀
B.张焕纶#
C.程庆魁
D.王有志l878年,张焕纶所创
-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这是()的理论。()脑没有语言逻辑思维,它是无语言功能的哑脑。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 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以下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的是()教师在讲授贺知章的《咏柳》时,挑选了三首乐曲,让同学们根据语境选择一首。这种教学方法是()教案是教学设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的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尝试一错误说#
认知一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年通过。STS课程从()年代在英国出现,今年来在各国广为流传。1985年
1993年
1995年#
1999年70#
60
50
40专家解析: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是直接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