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工业循环水冷却处理设计规范》GB/T50102中规定,当换热器的型式为板式,翅片管式和螺旋式板式时,循环冷却水中悬浮物浓度不宜大于()mg/L。两台离心泵的流量、扬程分别用Q1、H1和Q2、H2表示,当它们串联工作时,则流量
- 化工行业标准推荐的Ⅰ型标准腐蚀试片的面积为()cm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氯酚类杀生剂近年来较少使用是因为()。18
28#
38
40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和半乳糖
葡萄糖和核糖
半乳糖和核糖价格高
效果好
易分解
- 离心泵在并联工作与其单独工作相比较,每台的工况点()。当液体流过调节阀,在节流口流速急剧上升,压力下降,若此时压力下降到低于液体在改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便会汽化,分解除气体后形成液双向流动,这种现象叫()。某
- 在沉淀过程中,粒径大于()mm的泥沙沉降较快,称为不稳定泥沙。管道检修验收的标准不包括()。某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量出水量为10000m³/h,其蒸发损失率为1%,回水管排污水量为100m³/h,如不考虑渗漏和风吹损失,则其
- 某水塔由一台离心泵从恒定水位的集水池供水,在水塔蓄水过程中,若无任何操作和调节,则该泵的工况点将()。三氯甲烷遇空气人、日光和水分,容易分解成氯化氢和()。为了提高水泵的扬程和改善吸水性能,大多数离心泵在
-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5102—2003规定,管程循环冷却水流速不宜小于()mm/a。使用聚磷酸盐作为循环水缓蚀剂,影响其正磷偏高的可能原因有()。0.3
0.6
0.8#
1.2大量投加活性溴杀菌剂#
药剂停留时间过长#
- 循环水检测换热器的流速应为()。采用机械密封时,()是静密封。用盐酸溶液进行碱度滴定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消耗的盐酸量表示为T,哪么当()时,水样中只含有碳酸盐。曝气氧化法除铁就是使含铁地下水与空气接触,空
- 转效点加氯(折点家氯)就是向水中加入够量的氯,直到满足(),再继续加氯使之有剩余氯产生。加氯量
分解量
需氯量#
余氯量
- 流量比利式自动加药系统主要由流量计、自动计量泵和控制器构成。当设定浓缩倍数和药剂浓度保持不变时,系统中加药量正比于补充水量;如浓缩倍数高于设定值发生加药量()。大阻力配水系统的承托层最下一层顶面应高出
- 串级调节系统的主、副回路协同工作,克服干扰能力强,可用于不同()和操作条件变化的场合。某异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n=960r/min,电源频率f=50Hz,则该电动机的额定转差率为()。影响重力无阀滤池自动反冲洗难以形成的因
- 串级调节系统在系统结垢上组成()个闭合回路。串级调节系统的主、副回路协同工作,克服干扰能力强,可用于不同()和操作条件变化的场合。离心泵试车时,滚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由于泵入口真空过高时,泵会产生(
- 水处理用石英砂滤料的密度不应小于()g/cm3(CJ24•1—88)。计量泵停车顺序正确的是()。1.95
2.15
2,05
2.55#切断电源→关入口阀→调节冲程到零
调节冲程到零→关入口阀→切断电源#
调节冲程到零→切断电源→关入口阀
关
- 水温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在不可压缩理想液体恒定流中,微小流束内不同的过水断面上,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保持相等。根据流体产生能量损失的外在原因不同,将流体水头损损失分为()。下列控制方
- 在循环水中使用阻垢剂时,有机膦酸和聚磷酸盐混合使用的效果比单一使用任何一种都好的现象,称为多种药剂的()。水温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混合效应
叠加效应
协同效应#
聚合效应水温低时,絮体形成
- 在下列给水系统中,()给水系统的水的重复利用率最低。设备误差是计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可分为()。下列选项中能造成汽轮机润滑油压力低的原因有()。氯气消毒的适宜pH值范围为()。选用钢管给水通道,其优点
- 电磁过滤器清洗时,应该()。在水样中加入氧化汞的作用是()。水温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规定循环冷却管水中油含量的范围是()mg/L。早晨离心泵运行轴承发热的原因是()。可以
- 有机磷酸在水中离解后能与Ca2+、Ma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从而增加了C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流体运动中产生水头损失的内因是()。离心泵在并联工作与其单独工作相比较,每台的工况点()。测定某药剂的杀生率时
- 能与水中某些离子或腐蚀下来的金属离子相互结合沉淀在金属的表面上,形成一层难溶的沉淀物或络合物,从而阻止了金属的继续腐蚀的是()行缓蚀剂。目前芳烃抽提采用()从重整产物中分离芳烃。计量器具的零位误差应属于
- 在水样中加入氧化汞的作用是()。确定滤池滤层的厚度应考虑的因素有()。已知某城镇日最高时用水量为3600m³/h,水厂设计时采用两根同管径钢管输送清水,经济流速按经验值取1.0m/s,则其管径应为()mm。调节提高浓缩
- 下列滤池中不会产生负水头是的()。目前芳烃抽提采用()从重整产物中分离芳烃。流量比利式自动加药系统主要由流量计、自动计量泵和控制器构成。当设定浓缩倍数和药剂浓度保持不变时,系统中加药量正比于补充水量;
- 水走壳程的冷却器冷却水流速不宜小于()m/s。某给水系统从同一水源取水,在同一水厂中经过不同的工艺流程处理后,分别向某区域供给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该系统应属于()给水系统。天然水中CO2的主要来源有()。0.3#
- 沉淀池的截留沉速与表面负荷率的数值关系为()。给水水源的选择原则是()截留沉速大
相等#
截留沉速小
随机变化水质良好#
水量充沛#
便于防护#
地下水优先
- 滤池易产生负水头是的()。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为()。滚动轴承的缺点是()。加氢精制催化剂要周期性地进行更换,其原因为()会造成其活性下降,并导致床层压降升高。下列关于电功率概念
- 下列关于理想沉淀的描述,错误的是()。《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5102—2003规定,管程循环冷却水流速不宜小于()mm/a。离心泵试车时,滚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颗粒处于自由沉降状态
水流沿着水平方向移
- “反粒度”过滤是指滤料粒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
不变
逐渐增大
先逐渐增大后减小
- 一般干管上每隔()m应设置一个阀门,且设置在支管的下游为好。下列腐蚀防护方法中,()是使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直流电作用下,于阴极(待镀零件)表面沉积出金属而成为镀层的工艺过程。200~400
400~600#
600~800
800
- 在石化行业内,污水回用循环水时,其浊度一般不宜高于()mg/L。气动活塞式执行机构振荡的原因为()。下列关于电功率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5
10#
15
20执行机构输出力不够#
气缸压力不足#
气源压力不够#
放大器
- 在石化行业内,污水回用循环水时,其CODCr一般不宜高于()mg/L。湿空气是指含有水蒸汽的空气,湿空气总压力等于()最简单的饱和烃是(),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下列测量结果中,()为三位有效数字。按照数值修约规则
- 选用耐蚀材料是一种有效防腐蚀手段,各种材料耐微生物腐蚀能力为()。水温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根据碳的骨架可把有机物化合物分为()。滚动轴承的缺点是()。烯烃很容易和卤代氢起发生,生成卤
- 在循环冷却水中,pH值控制在较高范围会()腐蚀速度。降低#
升高
不变
物相应关系
- 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为()。范德华力是()的作用力。循环冷却水系统预膜应具备的条件有()。下列石油炼制方法中,()能够加工渣油。下列物质中属于阻垢剂的是()。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
- 石化企业中通常用量最多的是()。能与水中某些离子或腐蚀下来的金属离子相互结合沉淀在金属的表面上,应该()。根据碳的骨架可把有机物化合物分为()。CO2是天然水中主要的杂质,由于过量接受()等植物影响物质,使
- 某企业利用地下水消毒处理后作为生活水,利用河水处理后作为生产用水,则该企业给水系统属于()给水系统。在水样中加入氧化汞的作用是()。液环真空泵工作空间分为()。泵的吸入口管道使用钢管时,由于会处于负压状
- 分压给水系统是指因用户对()不同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给水系统。计量器具的零位误差应属于()。配制培养基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配制不同培养基。造成循环水集水池液位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对循环冷却水系
- 某城镇被河流分隔,两岸居民和工业用水分别供给,而自成系统,则该城镇的给水属于()给水系统。在循环冷却水中,pH值控制在较高范围会()腐蚀速度。关于游标卡尺的使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质
分压
分区#
统一降
- 某给水系统从同一水源取水,在同一水厂中经过不同的工艺流程处理后,分别向某区域供给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该系统应属于()给水系统。分质#
分压
分区
统一
- 自来水和游泳池中用氯气消毒时,其余氯指标通常控制在()mg/L。经过人们的长期研究已经确定,金属与电解液作用发生的腐蚀,是由于金属表面发生()而引起的,因此,这一类腐蚀,通常叫做电化学腐蚀。下列物质中属于阻垢剂
- 真菌对循环水系统中()的影响最大。测量设备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使用时产生的示值误差称为()。在抽送泥浆时,水射器喉管入口、喉管及吸入室设计成()。某0.5级电流表,其满流程值为500mA,则该表的运行误差为()mA
- 配制培养基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配制不同培养基。分压给水系统是指因用户对()不同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给水系统。潜污泵安装方式有()种。pH值的计算公式为()。繁殖速度
营养需要#
呼吸类型
生物活性水质
- 冷却水中换热器水侧传热表面上沉积物增多,则冷却水侧的污垢热阻()。有机化合物一般是指含()元素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增大#
不变
减小
无法判断氧
氮
氢
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