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

题目: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出现异常Q波的情况见于()。

解析:心肌梗死时坏死性Q波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心肌梗死的直径>20~25mm。研究表明,心肌梗死中约有20%的患者其心肌梗死直径在20mm以内,仅累及左心室的10%左右,这类小面积心肌梗死一般不形成坏死性Q波。②心肌梗死的厚度>5~7mm,即累及左室壁厚度的50%以上。如心肌梗死厚度不足50%,可不产生坏死性Q波,而仅引起QRS波形的改变,如顿挫、切迹、R波丢失等。③心肌梗死的部位也影响坏死性Q波的形成,即使心肌梗死面积较大,但心肌梗死区必须在QRS起始向量30~40ms以内的区域,才会引起典型的坏死性Q波。临床上,约有10%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该部位的去极化过程发生在QRS波群的终末40ms,故可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S波。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的论述,正确的是()。
  • 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可用于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判断

  • 解析: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可用于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判断。心肌运动负荷显像检查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静息显像。心肌灌注显像对判断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是有帮助的。诊断室壁瘤的“金标准”仍然是X线左心室造影。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炎的诊断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心肌壁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

  • [单选题]下壁心肌梗死出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导联是()。
  • Ⅱ、Ⅲ、aVF


  • [单选题]心电图机的最大灵敏度至少应达到()。
  • ≥20mm/mV

  • 解析:心电图机的灵敏度(增益)是指输入1mV电压时的描笔偏转幅度,最大灵敏度标准至少应达到≥20mm/mV。

  • [单选题]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3: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

  • 解析:房室传导比例≥3: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定义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1房室阻滞可能为二度Ⅱ型,亦可能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应注意鉴别。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若心室夺获的PR间期均相等,则为Ⅱ型阻滞,PR间期不等可能为Ⅰ型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论是病理性还是药物所致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可引起晕厥。3:1阻滞本身不能确定阻滞的部位,下传的QRS波群增宽可提示阻滞发生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

  • [单选题]Cabrera征是指()。
  • V2、~V5、导联S波有宽而深的切迹(≥0.04s)

  • 解析: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若V2~V5导联S波有宽而深的切迹(≥0.04s)称为Cabrera征,提示可能合并心肌梗死。若Ⅰ、aVL、V5、V6导联R波有宽而深的切迹(≥0.04s),称为Chapman征,其意义与Cabrera征相同。选项A~E列出的心电图特征均提示左束支阻滞可能合并心肌梗死。

  • [单选题]可诊断为心房扑动伴房室传导阻滞的是()。
  • F波,心室率缓慢而匀齐


  • [单选题]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发作心慌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如图3-10-2(图中ESO为食管心电图)所示,该心动过速的类型是()。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解析:该图为心动过速发作时Ⅰ、V1和食管导联同步记录,其特征为:QRS波群与窦性下传者相同,心率约175次/分,室房呈1:1传导,P′波位于QRS波群之后,Ⅰ导联P′倒置,RP′间期导联RP′间期=160ms,呈偏心激动,提示为左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单选题]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的心电图改变均有QT间期缩短,但发生机制不同。

  • [单选题]患者男性,51岁,活动后胸闷3个月。3小时前休息时因突发胸骨后剧烈疼痛伴大汗,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而就诊,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推荐下载科目: 动态心电图题库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与鉴别题库 经食管心房调搏题库 体表心电图题库 心电学技术习题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