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

题目:慢性胃炎伴有哪项属于癌前病变()

解析:不典型增生为上皮细胞核增大,极性消失,有丝分裂象增多,为细胞异常增生的表现,轻度有可逆性,中度以上应视为癌前病变。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有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常提示患有结核病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概念的理解。因为人体在首次吸入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后,是否感染取决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和肺泡内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杀菌能力。若结核分枝杆菌未能被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则可在入侵局部及巨噬细胞内缓慢繁殖,2~12周以后结核分枝杆菌繁殖至10~10时,则可诱导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反应,此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呈阳性,提示机体已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故E答案是本题正确答案。A、B、C答案可排除;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仅10%左右宿主近期或数年后发生结核病,90%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可终生不发结核病。因此,D答案可排除。

  • [单选题]患者,男性,38岁,1个月来乏力,食欲差,左上腹胀痛。查体:肝肋下3cm,脾肋下10cm,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260×109/L,血小板210×109/L,白细胞分类: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首选治疗()
  • 羟基脲

  • 解析:本题是测试考生对如何诊断和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掌握情况。该青年男性患者有巨脾,血白细胞明显增高,分类示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为主,而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因此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因为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以治疗宜首选羟基脲。而DA方案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无感染则不宜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不必保肝治疗,不宜切脾治疗,故答案是A。

  • [单选题]某脑血栓形成患者,起病24小时。有右侧偏瘫、昏迷。查:血压21.3/12kPa(160/90mmHg),脑脊液压力27216Pa(280mmH2O),细胞数12×106/L。治疗应首先选用()
  • 静脉滴注甘露醇


  • [单选题]强迫症状主要见于的疾病是()
  • 强迫症


  • [单选题]女,24岁,贫血1年,Hb80g/L,RBC3.0×1012/L,网织红细胞2.7%,白细胞、血小板正常,经用铁剂治疗7天后,血红蛋白未上升,网织红细胞4.3%,最可靠的诊断是()
  • 缺铁性贫血


  • [单选题]不会引起血液凝固障碍中毒的毒物是()
  • 砷化氢


  • [单选题]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轻微的部位是()
  • 脊髓

  • 解析:本题在于考核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部位。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嗜神经病毒即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主要累及脑部,而脊髓病变较轻。题目选择中的脑桥、基底核、丘脑及延髓均为脑部。因此病变最轻的部位应是脊髓。本题答案为B。

  • [单选题]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是()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

  • 解析:本题考察对乙脑诊断的了解。腰穿检测脑压、脑脊液化验检查和头颅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但均缺乏特异性。检测乙脑IgG抗体多在发病两周后出现,5~6周达高峰,抗体水平可持续1年左右,不能用于早期诊断。乙脑IgM抗体在病后4天即可出现,2周达高峰,可用于早期诊断。

  • [单选题]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允许顺利通过的蛋白质分子量为()
  • 小于2万~4万


  • 推荐下载科目: 营养与食品卫生题库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题库 卫生毒理学题库 学校/青少年卫生学题库 医学微生物学题库 药理学题库 医学心理学题库 卫生法规题库 基础综合题库 临床综合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