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成人轮状病毒肠炎

题目:男性,45岁。腹泻2天,每天10次左右,稀便,伴发热。第2天感腹痛,大便混有脓血伴里急后重,以下哪项诊断可能性最小()

解析:本例主要特点是发热、腹泻伴腹痛,大便每天10次左右,混有脓血伴里急后重感。此可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及空肠弯曲菌肠炎等。这类疾病大便光镜检均有白细胞及脓细胞,但又有各自临床特点。细菌性痢疾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症状明显,大便次数相对较多,粪质少,呕吐、腹痛相对不严重,无脱水表现。阿米巴痢疾,大便次数不及菌痢多,毒血症症状较轻或不明显,大便量相对较多,常呈紫红色果酱样黏液冻便,有腥臭味。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稀便为主,次数较多,易引起脱水酸中毒,空肠弯曲菌肠炎里急后重相对少见。但它们之间的鉴别有赖于病原学检查。成人轮状病毒肠炎,症状轻,常有轻度腹泻、腹痛及呕吐症状,大便为稀便,不含黏液、脓血,无里急后重症状。因此本例不符合成人轮状病毒肠炎。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破伤风毒素对哪种组织有高度选择性()
  • 神经组织


  • [单选题]男性,40岁,体检抗HEV-IgM阳性,无任何症状、体征,肝功能正常,考虑()
  • 隐性感染


  • [单选题]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 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 解析: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 [单选题]女,28岁,发热一周,伴头痛、呕吐、出汗。体查:T38.5℃,皮肤黏膜无出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250mmH2O,WBC450×106/L,多核0.75,单核0.25,蛋白2.0g/L,氯化物99mmol/L,糖2.3mmol/L。及时确诊有赖于()
  • 脑脊液沉淀涂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检查

  •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伴头痛、呕吐、出汗。体检脑膜刺激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本病例的临床诊断考虑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为确定病原体,应进行脑脊液沉淀涂片:革兰染色以确定细菌性感染,抗酸染色检查可排除结核杆菌感染。

  • [单选题]男,34岁,林业工人,发热、头痛、呕吐6天,于1月21日就诊。体查:T38℃,BP110/70mmHg,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腋下有少许点状出血,肝右肋下0.5cm,血象:WBC23.0×109/L,N0.65,L0.23,PLT30.0×109/L,异型淋巴细胞0.12。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 肾综合征出血热

  • 解析:本例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林业工人,发病季节1月)、临床表现(毒血症状:发热、头痛、呕吐;充血出血表现: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腋下有出血点)、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血小板下降,尤其异型淋巴细胞显著增高),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肾综合征出血热。

  • [单选题]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 潜伏期、前驱期、显症期,恢复期


  • [单选题]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是()
  • Ⅳ型变态反应


  • [单选题]血清病属于()
  • Ⅰ型变态反应


  • [单选题]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实验室诊断()
  • 病原体培养

  • 解析: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诊断的指标是特异性抗原,主要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主要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诊断是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丙型肝炎试验诊断的指标是特异性IgG抗体。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试验诊断的检查是粪便病原体培养。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病毒感染题库 传染病概论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