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在角膜后强性层出现灰白色钙质沉着
题目:关于带状角膜病变哪项不对()
解析:带状角膜病变发生在角膜前强性层。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棘阿米巴引起角膜炎的致病形式仅为滋养体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涵盖了棘阿米巴角膜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各个方面。已知棘阿米巴属有17种,可引起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5种,其两种存在方式滋养体和包囊均可引起角膜病变。最具代表性的临床体征即为早期的放射状角膜神经炎和后期的环形角膜基质脓肿。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建立在从角膜病灶中取材涂片染色找到棘阿米巴原虫,或从角膜刮片培养出棘阿米巴的基础上,棘阿米巴培养需使用大肠杆菌覆盖的非营养性琼脂培养基。角膜共焦显微镜发现基质中的滋养体和包囊有助于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活体诊断。因此各选项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
[单选题]对于卷丝状角膜炎描述不正确的是()
与角膜的黏附通常较松散,容易脱落
解析:各种原因引起角膜表面出现由变性的上皮及黏液组成的丝状物均称为丝状角膜炎。自觉症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瞬目时症状加重,而闭眼时症状可减轻。角膜上可见色泽较暗、卷曲的丝状物一端附着于角膜上皮层,另一端游离,可被推动,长度从0.5mm到数毫米不等,能被孟加拉红染色。丝状物附着处角膜下方可出现小的灰白色上皮下混浊。与角膜的黏附通常较牢固,由于瞬目动作,丝状物可能会弯曲折叠,用力闭眼动作可能使丝状物从角膜面脱落,而残留角膜上皮缺损区,在此缺损区又可重新形成新的丝状物。丝状物可在不同位置反复出现。因此选项D中的描述不正确。
[单选题]患者,男性,45岁,左眼被谷粒射伤后红、痛、视力下降一月余。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04,眼睑轻度红肿,睑痉挛(±),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偏下方见菊花团样灰白色病灶,大小约5mm×6mm,略高于角膜表面,病灶中央部溃疡,前房下方见黄白色积脓,高2mm,瞳孔7mm×7mm(曾用过1%阿托品)。根据上述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
真菌性角膜炎
解析:该题测试考生对感染性角膜炎的鉴别诊断能力。考生应掌握各类型角膜炎的鉴别,题干中提供的左眼禾谷外伤、病灶特点及1个月余病程,虽不能确诊(确诊需实验室诊断),但最可能的诊断应为真菌性角膜炎。因此,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最常见的前部角膜营养不良是()
地图-点状-指纹状营养不良
解析:Meesmann营养不良为角膜上皮内囊肿,罕见;格子状营养不良、中央云雾状营养不良为角膜基质营养不良,大泡性角膜病变发生于角膜内皮层。
[多选题]细菌性角膜炎中首选妥布霉素的病原体有()
绿脓杆菌
肠杆菌
嗜血杆菌
Moraxella杆菌
[单选题]患者,女性,41岁,因右眼剧烈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下降2个月来诊。此前曾在当地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眼液滴眼治疗,症状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矫正无提高。结膜混合充血,上方、鼻侧及颞侧角膜缘溃疡形成,约占3/4象限(8点钟至5点钟),最宽处位于角膜11点钟约5mm,溃疡与角膜缘之间无透明角膜间隔,其朝向角膜中央方向有一个潜掘状的浸润进行缘。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未见积脓。左眼视力1.0,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风湿、类风湿等免疫性疾病,入院后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值正常、全身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为阴性。
解析:如何防止蚕食性角膜溃疡复发是一个难题,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花费大,有严重副作用。局部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有造成眼压增高和并发性白内障的风险。局部用环孢素滴眼液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仍然不能预防一部分患者的复发,效果更强的抑制剂他克莫司滴眼液可有效抑制局部的免疫反应,预防植片排斥反应的同时,对于蚕食性角膜溃疡的复发亦有良好效果。因此第三问的选择为C。
[单选题]患者,男性,17岁,右眼畏光流泪,眼痛7天。检查右角膜缘颞侧可见一灰白色圆形疱疹,周围球结膜局限性充血。